首页 > 科幻小说 > 小知县 > 第158章 番外四

第158章 番外四(1/2)

目录
好书推荐: 让你徒步环球,没让你抓人薅羊毛 秦月当空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渣攻洗白了[快穿] 和离后,公主被迫饲养反派大佬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巅峰皇太子 宿主女扮男装后又冷又撩 我一个小反派碾压主角有问题吗? 龙脊助我一剑直上九万里

纪炀一家到房桦府的头一天,就被各处官员宴请。

当地指挥使仗着跟他早就认识,更是挤在前面,原因自然是,纪炀来了,这边海船的进度就会快一些。

等保证了海上的安全,他们这边开海市也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有古博城,屯青崖,益宁府的例子,他们都知道开关市的条件,那就是必须保证区域的安全。

其他地方好办啊,承平国本就是中原王朝大国,力量上本就处于优势。

有了火炮枪械等热武器,对敌更是碾压。

没看到周边小国多么服服帖帖。

可海上情况到底复杂,海浪,波涛,还有随时可能降临的台风暴风雨。

那些岛上的敌寇又很狡猾,加上如此漫长的海岸线,防备的再好,也有人会偷偷登陆。

有些是直接混在原地,想要当承平国人,有些则烧杀抢夺,恶贯满盈。

不管怎么样,不管大家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想让这附近恢复太平。

甚至不止房桦府,沿海的几个州府,哪个不是这样想的。

如今的房桦府算个试点。

但房桦府知府,以及指挥使,都没想到纪炀会真的亲自到这里。

当时写信写文书,也只是苦苦艰难。

所以他们收到汴京那边来信,皇上还阴阳怪气说什么,你们把人要走了,汴京呢?

那会沿海各处官员才知道,有事找纪炀!

他是真的来!

他还卸下那么多职务,那么多权力过来!

试问换做他们,他们肯定不愿意啊。

毕竟海边不太平,关汴京中原什么事啊。

只要不是打进来了,大多数官员是无所谓的。

但纪炀愿意,他愿意放下那么多东西,带着全家人过来。

这下房桦府指挥使对纪炀算是心服口服,没人不会敬佩这样的人。

可接下来的事,让房桦府指挥使直接傻眼。

纪炀到的时候,又从工部调了一批最顶尖的工匠,靠着他从二月出发,如今六月份的坐船经历,以及找到的问题,一起开始研究海上轮船。

海上风浪自不用说,把船掀翻都是常态。

工部的官员跟匠人们,几乎整天泡在码头,纪炀也不例外,而他的娘子就在当地开义诊,引得隔壁州府的百姓都来看病。

毕竟她不仅不收钱,本事还大。

就这样,纪炀一家三口在房桦府安顿下来,即使再看不惯他的人,也不会在此刻打扰他们夫妇两个,更会在心底感慨,如此良才,约莫才是承平国的幸事。

泰安五年七月,一切都已经顺畅。

十月,负责造轮船跟蒸汽机的工匠又来了一批。

翻过年,二月份,又继续下水。

日复一日的研究,吃了南方许多税款。

也就是纪炀了,别人要是这么浪费,估计早就被参了。

还好现在粮食充足,各处商业发展的也不错,放在早些年,可能都养不起这个造船厂。

纪炀跟皇上那边自然保持通信,反复“洗脑”,研究是要花钱的!花重金能听个响,那就是值得的!

泰安六年七月份,西北三地的铁路都要开始动工了,第四艘海船终于下水。

那边凑了钱,还凑了人,更规划出笔直的铁路,只等着动工,让不少人羡慕。

不过想到,只要那边能修好铁路,大量西方商品,以及西北三地的物品都能流通,谁不高兴。

想想灌江羊啊,到时候就能天天吃了!

而纪炀他们这边的海船终于有了进展,至少稳定性是够了,不会开着开着就散架,这也要得益于把精钢技术给搬了过来。

不少人还在说,房桦府这边简直是工部的分部了。

就在纪炀把老底都要搬来的过程,庞大的,突破性的,震撼人心的海船终于下海。

泰安六年九月,这艘海船终于正式运行。

一艘蒸汽船,追着那些小贼船满海的跑。

以前那些小船借着体积小,速度快,大海茫茫不好追。

现在不追了,看见你就开炮,击不中也没关系,单是炮弹掀起的波浪,都够小海船受的了。

至于速度,这还用说?

蒸汽船全力开动,那都是欺负你。

在近海,就用岸边的大炮打你,远海必然追到你家门口。

一时间,周围海岛的贼寇们哭爹喊娘。

靠海而生的人本就容易迷信,如此惊雷更是吓得人发抖。

要知道虽然现在才造出来一艘,如今已经有了这个技术,接下来的建造肯定会非常顺畅,能保护临海,纪炀肯定会全力促进。

当然最先进的技术,还是放在汴京,防止这些人有不臣之心。

海船建成当日,不知多少渔民前去围观,等看到这些海船把那些抢他们东西的贼人打的直接跑路,更是拍手叫好。

他们都是终年跟大海打交道的,看到那船就知道,这东西不一般,他们的船跟这个完全没有可比性。

别说他们了,那些大商贾的船,也比不上的。

房桦府指挥使更是拍着大腿高兴。

纪炀总算松口气。

能扛着大炮来回来跑的海船,已经算划时代了,而且这些火炮的准头可不错,只要加以训练,一定能战无不胜。

完成海船的事之后,纪炀并未着急回汴京,则是跟着一起重整海边的队伍,更让周边各个卫所连接起来,这边有事,那边立刻可以支援。

再有附近的大海港能修就修,修好了,海市也就能开了。

海市。

这可比其他关市有潜力得多。

只要走通那个路线,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这点东西,纪炀知道的更清楚。

他在房桦府沿海几地来回跑,硬生生把这边的军队拉扯起来。

不少人都说,他是为了重整武侯的遗憾。

当初武侯只在海战上吃过亏,所以他一定要在这上面讨回来。

这么说的话,好像也没错?

他确实对海战有心理阴影的。

不管怎么说,纪炀想做的事,必然能成。

他在房桦府待了整整三年,硬生生把海军从无到有折腾起来。

期间也有人说过,海市都已经开了,他干嘛还要这么辛苦。

但有一次贸易中,有个小国觉得承平国赚他们的钱太多,直接要在半路上截货,那条大船上的东西,关系岸边几百户人家的生计。

好在那船上的人及时放了信号弹,从房桦府港口冲出去的蒸汽船,直接到大船附近保护,那些抢劫的小船甚至经不起蒸汽船带来的波浪,全军覆没。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以前可是经常抢船的,就这都被一网打尽。

想必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这都不会有人打扰了。

谁来承平国找事,那不就是一个死。

之前陆上的战争,已经让承平国征服一圈人,即使偶尔有不长眼的,都被打了回来。

海上的胜利,更是让海岸线一圈的小国,根本不敢还手。

他们倒是也想建火炮,修轮船。

可惜了,他们的实力根本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承平国都研究了那么久,何况他们。

泰安八年后,承平国通过陆上海上的战争,直接奠定了中原王朝的无上统治。

再也没有人敢侵犯,再也没有人虎视眈眈。

中原王朝的书籍也被四周小国抢售一空,所有人都以学习承平国文字,语言,礼仪为荣。

若说话的时候,不带几句成语,一定会被自己国家的人笑话。

而中原王朝的包容性同样令人咋舌。

在已经回京的纪炀主持下,良种被带到所有对中原王朝恭敬的国家当中,只是他们不懂育苗,每隔几年都要重新回承平国再领种子。

屯青崖那边,已经跟杜家三小子成亲的小白鹤则把医术,以及养殖技术带到北边。

医术可以让那里的百姓减轻痛苦,养殖技术,则保证他们的生活。

四面“邻居”们安居乐业,也就少了很多争执。

当然,也许他们还有狼子野心。

但以承平国超时代的国力,他们只有臣服的份。

接下来,海市的安全,也给海市带来大繁荣,一船船想要奔赴海外看看的人陆续从港口出发,他们从外面带来大量铁路需要的木材,铁矿,以及各色宝石。

宝石这东西被皇上跟纪炀联手抵制。

用自己白银还宝石,你们没事吧?

等知道这是自己手工业换来的东西,那就还好,那边宝石廉价,一买一箩筐,以至于承平国的百姓用极为低廉的价格,就能买到漂亮的宝石戴。

所以那个西边帝国派来的大贵族刚进承平国就被这里震撼到了。

上次西边帝国的人来了一趟,带着不敢置信回去,让自家国王重视起来,过来交流。

当时大贵族还以为他们是夸张,就这样还让自己跑一趟,自己可是国王的叔叔!

来这里一看,直接傻眼了。

为什么普通人家也能有那样好的小麦跟大米吃。

为什么他们不用逢年过节都能吃肉,这确定是普通人?

这不是刚进承平国吗,他们国家边关的人都过得这样好吗?

剩下就不用说了,这个大贵族在承平国整整学习了五年,用承平国语言可以流畅交流,最后的出来的结论是。

他们承平国的文化实在可怕,足以让他们屹立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很多年。

最可怕的是他们吸收知识的能力,他们帝国的书籍,都被承平国的书贩子们整理成册,连带翻译已经售卖。

谁都能说几句关于他们帝国的名言跟典故。

但他们,却对这个古老的,却拥有着勃勃生机的王朝一无所知。

想想这种情况,都让任何一个人不寒而栗。

以他们如今的能力,打到他们那边也只是时间问题。

甚至大贵族还看出来,当初打遍他们周围无敌手,最后在他们附近安家的一个国家,就是被承平国打跑两次,最后一路往西,征服了不少国家的部落。

这种见闻被他写在书中,所有的傲慢全都消失。

他渐渐像个东方人了,谦逊,宽容,有礼,对未知的事情先倾听,并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偶尔在喝醉的时候,他还是会用自己的语言抱怨,为什么自己不是个承平国人。

他以为用他们国家的语言说话,没人听得到,偏偏巧,附近就有会外文的学生,竟然直接跟他交流起来。

至于那个会外文的学生,之后跟着他回国,直接被国王重用,那就是后话了。

那个学生一生都在传播承平国文化,一生都以自己是东方国家的臣子为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年代好孕,随军后被糙汉掐腰宠 无言青春 我是修仙不是休闲! 大女主的我变成了欧美男歌手 师尊,不好意思,这论文我先发了 成了恶毒男妈妈 长白山青铜谜窟 听我的,媳妇还得靠抢 南烛有星沉 天字第一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