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 123 章(2/2)
别的元池真不知道。
自从她和崔正说开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和崔正联系。
两人一个在宫外,一个在宫内,自然也没有什么交集。
再见就是她要了崔正的命,既然是杀人,崔正总不能死之前将这些告诉他。
元池摇头:“不知。”
昌平帝也没有瞒着她,说道:“除夕家宴那日,朕让人给老五准备了酒。”
元池闻言微微抬头。
皇家的酒自然不是普通的酒,皇帝赐下来的酒。
元池都不用想,就知道,那是鸩酒。
昌平帝眼中没有父子亲情,只有着帝王狠厉。
元池想,若是哪日老皇帝敢给公主酒。那这酒她一定亲自原原本本的再给皇帝端回去,不仅如此,还要亲自喂到他的嘴边,逼着他喝下去。
昌平帝说着这些。
元池心中盘算。
昌平帝话完。
元池道:“奴才愿为陛下分忧。”
“你可知道忠勇侯和五皇子的关系?”
元池:“知道。”
再过一个月,忠勇侯家的小姐就要成为五皇子妃。
昌平帝不愿意看到这幕,元池也不愿意。
赵妃让她早日处理了几个皇子。
元池答应了她,自然记得。
只是如今昌平帝都不能轻易动了五皇子。
元池也没有下手,只是观察。
昌平帝道:“朕现在动不了老五,也动不了忠勇侯了。”
他看向元池,元池仍旧是那句话:“愿为陛下分忧。”
其余的便也不多说。
她既然想不出来,不如跟着昌平帝走。
总归是殊途同归。
昌平帝道:“你去查清楚忠勇侯到底带了多少人入京,再查清楚这些人和五皇子的关系。”
后宫朝廷,自是一体。
废后虽然被废,但是性命犹在。
元池没有从前朝查,反而另辟蹊径。
去查废后在后宫亲近之人。
不过三日时间,她真查出来了两位。
两位皆是嫔位。
其中还有三公主的母妃宋嫔,另一位也是陪着昌平帝从王府出来的老人,姓辛。
辛嫔无子无女,废后进了冷宫之后,五公主由她代养。
元池看着手里手底下人送来的写满这些事情的纸。
回想那日在皇帝那里看见的纸张上面写的名字。
发现里面并没有这个姓。
她思索片刻,叫来常乐。
昌平帝如今只让她当了四品官,元池知道,他有考察自己的意思。
按部就班并不能让昌平帝看见自己的能力。
杀了纸上的那些人也没有什么意思。
元池觉得有意思的是,能给皇帝找出来他不知道的,暗地里支持五皇子的人。
那才是本事,能让人刮目相看不说,还能斩草除根。
常乐跟着元池出了宫,如今在监察院任职。
元池是他直属上司,元池降了位分,他自然也跟着降了。
虽然是降了,但是也没有心生埋怨,反而是高兴。
高兴元池愿意带着他。
若不是元池公公,他怕是不知道,当监察院的人,比当司礼监的人要威风的多。
常乐道:“大人有何事?”
元池:“去让邓六带着人去崔正书房一趟。”
崔正死了之后,元池让人封了那个地方,前几日没有时间,一直没看。如今有时间,她想知道崔正书房里面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
她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今日听见昌平帝要毒杀亲子的事情,还是觉得自己知道少了。
不然的话,这次倒下的不只是一个大皇子,元池还能顺带着一个五皇子。
可惜了,元池心中琢磨,真是可惜。
常乐闻言道:“是。”
元池又嘱咐:“去监察院找几个几个文官,我有用。”
常乐看了看天色,问:“今日就要吗?”今日天色有些晚了,就是常乐去找,人家也不一定还在监察院。
这事不急于一时。
元池道:“明早叫来。”
元池从监察院出来,想着要不要去找公主。
天色不早了。
元池穿着常服,在京中逛了一圈。
买了只好看的玉镯,又找了几家首饰店铺,发现实在是没有好的,才带着玉镯进了公主府后门。
彼时天都黑了。
元池不知道后门晚间不点灯笼。
白日还好,黑天了就有些模糊。
她思索再三,怕自己摔了公主心疼,遂又决定走了正门
不过又想到前门实在是有些远,她想早点给公主看自己新衣裳。
她又转身下定决心,还是后门。
元池正要开门,就看见身前寒光乍现,元池转身,就看见赵平带着一个男人看着他。
今日多云团,云遮月。
月都被挡住了,实在是光不多。
几人都没有看清对方。
元池堪堪看清对方是赵平,另一个男人却没有看清。
赵平道:“你闲着无事,走什么后门,又不是没有正门。”
她走近了,才发现是元池。
于是收了刀剑,不解说道。
元池看着她身边的男人,同样疑惑道:“你深更半夜,带着男子找公主干什么?”
不怪元池没有看清,那男的站在赵平身后三尺有余,赵平又站了距离元池三尺有余,元池当真是没有看清。
只能模糊看见是个男子。
赵平没有坏心思,也不磨叽,她道:“这位是我在衢州救的一个官员,听说治水不错,公主说要见他。他如今当在衢州,不该在京城,怕显眼,所以我带着他今晚走了后门。”
而且虽然刚才天黑了下来,但是赵平想此时距离三更半夜,还差着呢。
元池闻言看向那人。
那人走进几步道:“元池公公,多日未见,别来无恙。”
元池眯着眼睛,看着这人走近,才看清这人赫然是梁王叛乱之时,被留在衢州的倒霉蛋屈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