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 146 章(2/2)
公主要走了,连着之后都给她打算好了,只要元池想,就能做到一手遮天。公主确实很放心她,除了给她都督的名头,还有一个傀儡,还有禁军。
禁军两个字,才是陈画屏真正要留给元池的。
有了禁军,那就没有人敢反驳元池。
昌平十七年四月十三日
平平无奇的一天,只是监国的康平公主下了两道旨意。
一个是让其三皇兄代监国之职,至于她自己要亲自去边关一趟。
第二道旨意是监察院元池被提拔为监察院都督,着蟒服,赐宅院同时兼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
宫内宫外都知道,第二个崔正诞生了。
元池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这一天。
有和三两好友一同把酒言欢度过的
或者去给父母上柱香,告诉他们,他们女儿出息了,当上了太监头头,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将父母气活。
又或者自己穿着蟒袍招摇过市
可是实际上真的到了这一天,她并没有多开心。
甚至有些不开心。
元池不开心,苦了常乐,宫女要伺候元池穿蟒服,元池说不用。
常乐要亲自伺候
元池也说不用。
她自己来的,穿完了之后,脸上也不见开心的样子。
她平日里无论高不高兴,都是笑着的模样。
今日却笑不出来。
常乐不知道原尾。只是知道他家公公自从穿了这身以后,脸色就冷的不行,和曾经的崔都督一样,都是冷着脸的。
他想莫不是这衣服有什么玄通,常乐没有想明白,因为他没有穿过这衣服,也穿不上。
他胆战心惊的问道:“公公,我们要不要去谢恩?”
谢恩自然是去向公主谢恩。
陈画屏搬出第二道圣旨的时候,群臣中有一大半都是反对的。
毕竟都督的位置有内相之称,甚至比朝堂上多数的官员都要有权利,这些人怎么忍受自己被一个太监压了下去,还是个那么年轻的太监。
但是陈画屏力排众议。
如今朝堂之事,陈画屏为主,林相为辅,林相不反对,就是陈画屏说的算。
所以元池这位置就定下了。
当然陈画屏也不是完全说的算,要不然也不能留下三皇兄了。
三皇子陈修诀再次觉得自己走了天大的运,甚至觉得自己这个皇位已经是十拿九稳了。
这就像一个馅饼砸到了他的头上,让他高兴的都忘了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这件事情。
温嫔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高兴的不得了。
自从知道赵后怀孕,她每日就谨小慎微,甚至不愿意出宫,也不愿意让儿子进宫。
生怕赵后和陈画屏为了那未出生的孩子扫清障碍,杀了他儿子。
皇帝之死她还相信是五皇子做的。
但是五皇子之死。她想怎么可能是畏罪自杀,她根本就不相信。甚至宫内宫外都没有几个人相信的。
但是因为赵氏母女大权在握,所以没有人敢出言反驳。
温嫔一开始惶惶不安,做梦都是儿子身首异处,但是天无绝人之路。
赵后和女儿关系破裂。
温嫔觉得机会来了。
两道圣旨已经下来了。
林相没有反对。
三皇子摇身一变成了监国皇子。
但是陈画屏未走,所以他不敢放肆,一时间继续当着缩头乌龟。
赵平要回边关,连夜点兵。
陈画屏也去郊外兵力驻扎的地方,今日是元池升官之日。
但是几人都不觉得有多少升官之喜。
陈画屏一开始还想着帮着元池庆祝。
元池说什么也不去。
她说:“以后还长着呢,公主回来之后再给我庆祝,今日不如同赵将军去军营走一走,公主也熟悉熟悉,以后行事也是方便。”
陈画屏为元池做了许多打算,元池也想着她。
要不是总要留一个人在京城,她恨不得也和公主一同去边关,就是不用都督的身份也好,只是一个小太监的身份就够了。
这一刻,元池甚至都有些羡慕时安了。
元池成为元都督的第一天没有穿一天的蟒袍,她匆忙去谢恩,晚上又换了衣服,装扮成一个普通的小太监跟在陈画屏身边,去了郊外军营。
江雨和赵平一同跟着。
江雨最近在制药粉,药丸,为了去边关做准备。
她忙的不行,但是今日还是跟了出来。
赵平和元池说:“她总是这样,忙忙碌碌的,在京中事很多,但是又不多,我闲下来的时候,看着她,心就静了下来。我其实一点也不想带着她去边关,但是还是要带的,其实我觉得我已经离不开她了。
她还很傻,我说我要去边关,她就日夜不分的制药丸,那是边关,只要有战争就整日死伤无数的边关,要做多少的药丸才能够用呢?”
赵平一直絮絮叨叨,大概是临近回边关之日,整个人都很激动。
她的激动不似别人,手舞足蹈,喜形于色,而是絮絮叨叨。
不知道是遗传了谁,元池想,公主怎么没看出有这样的时候。
两个人走在后面,江雨和陈画屏走在前面。
江雨给陈画屏介绍这些营帐。
陈画屏有很多不懂的,甚至在军营里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她都不知道。
例如几个士兵住在一起,将军的帐篷是什么样子的,军营里什么时间开饭?
这些都不知道。
她一边走,一边觉得怪不得元池让她早早来看看,算是来对了。
所以一直在和江雨说话,江雨在军营呆过一段时间。
陈画屏有什么不懂的,江雨都给她解释。
两个人一同走,路过营帐的时候,江雨还介绍哪个是将军的,这些有什么不同。
赵平嘴上说这话,眼睛却没有离开江雨。
她仿佛只能看见江雨一个人,其他的再也看不进去了。
元池注意到这个,觉得更不好受了。
她看着不远处映着莹莹灯火的公主,灯笼正好能照出公主的侧颊。
元池发觉到她不仅羡慕时安,
还羡慕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