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论天下事鞭辟入里定站前谋料事如神?(2/2)
听完他的话,顾望舒不由得紧张起来。
天干物燥,若真的有人引燃山上草木,在风里的作用下,将会产生大范围的杀伤力。
战苍雪是真真正正懂得战术的人,与他们遇到的傅守城可不一样。
两年前,他们在太平城与傅守城一战,当时山体同样是他们的屏障,然而傅守城却只知道采取强攻,结果导致损兵折将,还被他们一再算计。
反观战苍雪。
从来都不会硬功泰苍关,也不会轻易中他们的计策。
战苍雪这个人急难对付,通过烧死紫苏这一件事就能看出,这个人善于把控人心,利用激将法达到目的。
只不过他的激将法被赫连桓识破了。
“殿下,如果纳兰军真的决定点燃山上的草木,引发山火,我军应该如何应对?”
“有句话是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如果战苍雪真的要将两山点燃,我们防不胜防,对方一定会成功。”
顾望舒十分赞同他的话。
两山何其大,赫连军不可能每一个角落都顾及到。
战苍雪若真想采取烧山的办法,那么就一定不会轻易放弃。
“为了预防万一,我们必须在山上提前挖掘防火隔离带。这个工程需要大量的人手和时间,但是这是我们必须做的,防火隔离带可以有效地阻止山火的蔓延,从而减少我们的损失。”
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大约在二十米到四十米之间。
两山都要挖,这可是个大工程,一时半会绝对完不成,既然要防止战苍雪点燃山林,那就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殿下,您先休息,我立刻命令将士们去山上挖隔离带。”
说完,她转身便走。
赫连桓那双失焦的眼睛此刻凝聚了焦点,他的目光落在她那瘦削的背影上,心中不禁涌上一声叹息。
看来,赫连军与纳兰军的两军交火在所难免了。
战苍雪是个聪明人,他之所以一直没有攻打泰苍关,肯定是在确保纳兰军最低伤亡的前提下,能够攻占泰苍关。
既然想要拿下泰苍关,势必要将赫连军解决掉。
山火之力,在大面积火攻之下,能够给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相信熟读兵书的战苍雪也会想到。
对方迟迟没有行动,或许是在暗中做其他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行军必是无人之境,作战必是有利地形。
战苍雪应该会选择一处与赫连军交战的地点,毫无疑问,这个地方早就被纳兰军设下埋伏,在有利的地形与赫连军交战,才能最大限度的将赫连军歼灭。
如果顾望舒带领的赫连军能在战苍雪点燃山火之前将防火隔离带挖好,那么就可以中断战苍雪的计划。
如果战苍雪的行动在防火隔离带挖好之前,那么泰苍关被火攻是避免不了的。
为了泰苍关不失守,赫连军定然是要出城与纳兰军展开交战。
以往,赫连桓在面对敌人时都显得非常轻松,但是这一次却不同,他们面对的对手太聪明强大了。
赫连桓将战苍雪的计划猜了个十成十。
从这一点能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赫连桓对人心的了解何其精准。
如果把他放到现代,妥妥的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心理学家。
他一口气将茶水全部喝掉,随后疲惫的靠在椅背上。
尽管他已猜出了战苍雪的计策,但令人遗憾的是,除了防火隔离带这一方法,他再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
点火烧山的办法实在太损,大面积的山火并非他所能控制的。
山火,这一难以控制的灾难,在当今的科技之下尚且难以应对,更何况是在古代,那时的灭火设备简陋至极,几乎无法有效控制火势。
赫连桓只能祈祷战苍雪点火的速度慢一点,最好等他们把防火隔离带挖好。
顾望舒将这项任务布置下去后,又悄然回到了书房,与赫连桓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如果战苍雪的计划成功,我军被迫出城应敌,殿下以为战苍雪会在哪里与我军对抗?”顾望舒问道。
在这书房之外的这段时间里,赫连桓已经对当前的局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此刻听到顾望舒的问题,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城外是一片开阔的平地,一览无余,没有任何遮蔽物。
如果在这里展开战斗,纳兰军恐怕没有足够的把握击败赫连军。
即便他们充满信心,要想消灭赫连军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战苍雪深知,伤害敌人一千的同时,自己也会损失八百,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去做。
聪明的将军,会选择在有利地形下展开战斗。
“在泰苍关与纳兰国边防的第一道关卡之间,横亘着一处崎岖的山地。
这处山地距离我们有着三十里的距离,那里的地形错综复杂,像一片迷宫,令人难以捉摸。尽管我军对这片山地一无所知,但纳兰军却对其了如指掌。
如果纳兰军选择在这片山地设下埋伏,我军将处于极大的劣势,胜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我们能成功战胜纳兰军,将其全部歼灭,那么纳兰国的主力军队将不复存在。
届时的纳兰国就像一只失去了爪子和牙齿的老虎,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不足为患。”
“在对地形一无所知的前提下,我军想要歼灭纳兰国是非常困难的,这一战注定会非常艰辛。”
顾望舒一时无言。
正如赫连桓所说,一旦起了山火,他们不能将山火拦截下来,就要被迫出城,出城就意味着对赫连军十分不利。
难道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赫连将士们挖掘隔离带的速度能够超越战苍雪放火烧山的效率吗?
这样的战局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被动,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敌人手中,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不利。
她必须尽量将局势向自己这一方面扭转才行。
可目前的局势来看,似乎并不存在对他们有利的条件。
顾望舒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的说:“要是对地形有一定了解就好了。”
赫连桓听到了,他在脑海中回忆了一,有些不确定的说:
“地形我了解一些,但是不多。”
顾望舒抬头看向他。
“殿下对纳兰国的地形了解?”
“也不算太了解,只是知道三十里外的入山口有三个,据说其中一个山口因山体滑坡被堵死了,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两道山口,两道山口各自通往不同的方位。”
说道这里,他停顿了一下,面色凝重:
“如果纳兰军想要彻底将我军消灭的话,是不太可能将兵力分散的,所以我认为纳兰军会在这两道山口中选择一道进行埋伏,只要知道了他们所在的位置,我们便可以提前避开他们,然后从背后出其不意掩其不备,给纳兰军一击。”
“只是,我们并不知道他们会选择在哪道山口设埋伏,如果靠猜的话,只有一半的几率猜中,带兵打仗最忌讳的便是臆断,把将士们的姓性命寄托在猜测上,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这也是赫连桓最苦恼的。
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过一次。
两年前,他和顾景黎一起追击傅守城。
那时的他们追到三个岔路口,也面临着选择的问题。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将兵力一分为三,三条路同时追击,只有顾景黎选对了方向,最后和傅守城打斗在一起。
如果当时他们没有分散兵力,一起对付傅守城,在那一次的决斗中,傅守城就会被杀死,也就不会桃之夭夭,到目前为止都不知道他是生是死。
已经选错过一次,赫连桓不喜欢在同样的事情上犯同样的错误。
可他又无法在不了解敌人布局的前提下,准确的猜测出对方到底会选择哪一条路。
他下意识去问顾望舒能不能确定战苍雪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其实他并没有抱任何希望。
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顾望舒居然这样说:
“殿下知道哪条路因山体滑坡被堵死了吗?”
赫连桓一愣,道:“这倒是不知,既然那条路已经被堵死,纳兰国人定然不会再从那条路通过,道路与其他两条路应当是不一样的。”
顾望舒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当不知道,这样一来,这个就变成了三条路选择没有纳兰军设下埋伏的一条路,我有三分之二的把握选对。”
赫连桓有些不解:“难道不应该是一半的概率吗?你为何说是有三分之二的概率?”
提到这个,顾望舒想起了在现代的时候看到的“三门概率问题”。
问题是这样的:
有三扇门,其中一扇门后面有一辆车,另外两扇门后面各有一只山羊。
你先随即选择了一扇门,但是主持人知道了你选择的门后面到底是车还是山羊。
然后主持人会打开剩下两扇门中的其中一扇没有车的门,并问你是否改变原来的选择。
这时,你应该换门吗?
当时,高达百分之九十二的参与者选择不换,因为他们一致认为主持人排除了一扇门,此时还有两扇门可以选择。
无论是否改变原有选择,赢得汽车的概率都是百分之五十。
然而,一个名叫玛丽莲的女子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她坚定地主张应该换门。
她给出的结论是:换门后得到汽车的概率是三分之二,而不换门则是三分之一。
当时,这个结论立即引发了概率学界的广泛辩论。
有些人支持玛丽莲的观点,认为应该换门以增加赢得汽车的机会。而另一些人则坚持不换门,认为在主持人排除了一扇门后,不换门更有可能获胜。
后来的研究表明,玛丽莲的观点是正确的。
假设门1羊,门2羊,门3车。
选门1,主持人开门2,换门得车。
选门2,主持人开门1,换门得车。
选门3,主持人开门1或门2,换门不得车。
由此可见,只有当一开始就选对有车的那扇门才能赢,概率是三分之一。
但如果一开始没有选对有车的门,那么剩下的两扇门加在一起的概率是三分之二,主持人又排除了一扇门,剩下的那扇门的概率还是三分之二,也就是说,没有选对门的概率是三分之二,只要换门,就能得到门后的车。
如果不是三扇门,而是无限个门,只有一扇门后面有大奖。
初次选择一个门,因为总量无限,则选对的概率无限小,任何人都会对自己选中有奖的门不抱有希望。
当将剩余的门中,没有奖的门全部排除,只剩下一个正确的门。
这时,问你换不换门?
人们必然会选择换,即剩余一个门百分百有奖。
顾望舒将三门概率问题讲给赫连桓听,赫连桓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以为有一半的概率选中,原来连一半的概率都没有,只有三分之一。
顾望舒认真的看着他:“殿下,能理解吗?”
“嗯,能。”赫连桓点点头。
顾望舒不太确定的问:\"真的能懂?\"
“你讲的很清楚,我能理解。”
顾望舒:“......”
在现代的时候都有很多人不理解,她只讲了一遍,他就理解了?
这个人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太牛了。
真想把他带回现代为祖国做贡献。
“这其实都是概率的问题,你我都明白,等我们真的要与纳兰军对决时,选择哪条道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那时我们走错了路,后果将不堪设想……”顾望舒的语气又变得严肃起来。
赫连桓没有插话,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们本以为战苍雪会再等几天才会采取行动,但他们没有预料到,战苍雪的行动会如此迅速,快得让他们来不及做出反应。
两人在书房讨论“三门概率问题”,而战苍雪已经命人悄悄的将泰苍关两侧的大山暗中点火。
今日的风很大,小小的火焰借助风力,开始向周围扩散,眨眼间就将周围的草木引燃。
此刻正值黄昏时分,夕阳如一团熔金般熠熠生辉,西斜的阳光洒落在山体上,仿佛为燃烧的山火披上了一层火红的外衣。
火势的蔓延在夕阳的掩盖下悄然进行,令人难以察觉。
火与红色的日光几乎融为一体,火舌如同汹涌的巨浪不断向上吞噬,却根本没有人发现。
挖隔离带的赫连军发现时,火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烈焰如海洋般翻涌沸腾,在山间跳跃、呼啸,热浪冲天,仿佛连空气都被烤得焦热。
那炽热的火舌疯狂地舔舐着周围的一切,将整个世界染成一片火红。
人们在这场灾难面前显得无助而渺小,仿佛被烈火烤熟的羔羊。
赫连军眼见此景,惊恐万分,再也不敢继续挖掘隔离带,只能纷纷向山下逃窜。
他们的身后,火焰如同凶猛的洪水猛兽般紧追不舍,让人望而生畏。
等山上的赫连军,拼了命的跑到山下时,整座山几乎都燃烧了起来。
太阳渐渐沉落到地平线以下,然而泰苍关却如同白昼一般明亮,夹在两山之间,经受着烈焰的炙烤,仿佛置身于火炉之中。
窗外红彤彤的映着火光。
身在书房中的顾望舒和赫连桓顿时大惊,没想到他们所担心的来的如此之快。
顾望舒突然如弹簧般跃起,急冲至房门,猛然一把将门拉开。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被烈火染红的天空,炽热而冷漠的火焰随着风势狂舞,仿佛不是深秋,而是在挥洒着盛夏的炽热。
那份火热,仿佛要燃烧整个世界,让人无法抗拒。
顾望舒的眼睛睁的大大的,整个人都呆愣在了原地。
战苍雪竟是一点都不给他们反映的时间。
火焰蔓延的速度太快了,快到来不及做任何防御,任何东西在火海之中都显得单薄。
顾望舒惊慌失措,忙不迭的转回身面对赫连桓。
“战苍雪开始烧山了,殿下我们不能继续坐以待毙,我要率领赫连军出城应敌。”
赫连桓站起身,绕过书桌,一步一步向她走来。
在这一刻,顾望舒震惊地发现,他的双眸仿佛能透视一切,充满了锐利的光芒,丝毫不像是盲人应有的眼神。
赫连桓在顾望舒面前停下,他深深地凝视着她。
顾望舒在赫连桓的目光下,不禁有些无所适从。
\"......\"她愣住了,视线交汇。
“殿下你......”她注视着他的眼睛,竟是发现他的眼睛不似往常那般无神,而是非常有神采,她的身影倒影在他的瞳孔中。
“你连功夫都不会,出去是要送死?”赫连桓的语气透着深深的忧虑,他的手揉了揉她的头,如同对待一个无助的孩子,那份关切和担忧,尽显无遗。
顾望舒完全没有去理会他说的话,与他四目相对,质问:“殿下的眼睛恢复了?”
赫连桓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然后突然出手扣住了她的后脑。
顾望舒:“???”
在顾望舒一愣之下,他毫无预兆的低头,吻在了她的唇瓣上。
顾望舒的呼吸一窒,满脸的不敢置信。
这一吻很轻,仿佛是微风轻轻拂过湖面,稍纵即逝。
他的唇边挂着宠溺的微笑,语气中透露着深深的温柔:“如果不装作看不见,又怎能正大光明地看着你。”
赫连桓将她的头按在自己的肩膀上,顾望舒想要反抗,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动弹,他的力气太大了。
他紧紧地抱着她,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身体里,“听着,带兵出城对敌的事情交给我,你就老老实实在城内等着,我命硬死不了。”
“要是被我发现你擅自出城,小心我回来收拾你。”
他咬着牙,发狠的说道,然而话语之间却满满都是对顾望舒的关心。
\"殿下,此次的对手实力强大,战苍雪绝非易与之辈,请您务必小心。”
“嗯,我会小心,你如是不想我在城外征战还要为你担心,你就不要出城。”
顾望舒在他怀里点了点头。
见她答应,赫连桓松开她。
“我会活着回来。”他捏了捏她的脸,带着一丝戏谑的笑容:“看你还没有看够呢,死了多可惜。”
赫连桓深深的看了顾望舒一眼,随后将她推入到房门,用力将房门带上。
房门隔绝了两人的视线,顾望舒的心瞬间提了起来。
“殿下,你这次可不能像上次那样突然消失,让我为你担心了。”
“好!”
“殿下,你一定要顺利回城。”
“好——”这次的声音有些远,顾望舒知道他在渐渐远去。
过了一会儿,她再次尝试的唤了一声:“殿下?”
门外一点声音都没有,顾望舒小心翼翼的将房门拉开一条缝,门外空空如也,再也不见赫连桓的身影,唯有滔天热浪不断肆虐着。
她轻轻合上门,缓缓走回到书桌前,坐在了赫连桓常坐的椅子上。
他的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兵法书籍。
顾望舒知道他对书籍的热爱,她从未越界动过他的东西。
此刻,满脑子都在为赫连桓担忧的顾望舒,无意识的拿起兵书随意翻看,其实一个字都没有看进去。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赫连桓就在身边。
突然,兵书里的墨迹引起了她的注意。
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
希月。
扶光。
他居然会将他们两个的字同时写在兵书上。
顾望舒的心突然剧烈跳动了一下,悸动之感突然涌现。
她看着两个人的字出神,好一会儿,她拿起毛笔,随意翻了几页,写下一句话:
【殿下你要安全回来,我有话要对你说。】
字迹如柳絮纷飞,轻盈而深情。
她的心在笔尖绽放,将那份深藏的情感寄托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