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富国强兵匡扶赫连治国安邦四海承平④(1/2)
被围城的圣京,里面的所有人都处于恐慌状态。
虽然他们还有足够的粮食,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但是赫连军若是一直保持围城之态,剩余的粮草早晚会被消耗殆尽。
到没有了粮草的时候,他们就要饿肚子。
最终只有两条路可选。
要么投降。
要么就是与赫连军鱼死网破。
显然,第二种选择是最惨烈的。
如今的纳兰军早就无法与赫连军相提并论,就算拼命也只有被杀的份。
城楼上的纳兰军嗅着空气中的肉香味,不断吞咽着口水。
就算是没有打仗的时候,纳兰军也没有顿顿吃肉的时候。
再看赫连军,已经围城十日了,几乎每一顿都有肉。
猪肉炖粉条,铁锅炖大鹅,烧鸡烤鸭,他们的生活简直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
很多纳兰军的军心都动摇了。
他们知道守城只是做困兽之斗,除了拖延时间,毫无意义。
败局已定,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城外的赫连军大口吃肉,即便身在战场,可他们还是感觉到了幸福。
守城的纳兰军正眼巴巴的看着,忽然有人走过来。
“换岗的时间到了,你们先去吃饭吧。”
被换下来的人下了城楼,来到就餐地点。
每个人都分到了一个杂粮窝窝头,和一番清汤寡水的米汤。
这就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和城外的赫连军比起来,他们的餐食还没有赫连军的刷锅水有油水。
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十天,圣京的余粮所剩不多了,由每天的三餐改为每天两餐。
又过了七天,又从每天两餐改为每天一餐。
纳兰军肉眼可见的消瘦下去,在寒冷的冬日里,吃的少还吃不饱,身子都是冰凉的。
再看城外,赫连军依旧是每日大鱼大肉,挑战着纳兰军的理智。
每到吃饭时间,圣京的上空都会飘来浓郁的肉香味,把城内的百姓都馋的口水直流。
成年人还能忍受,但是孩子们却哇哇的大哭起来,吵着嚷着肚子饿,要吃饭。
每到这个时候换来的就是一通打骂,孩子们哭够了,也就睡了。
整个圣京都死气沉沉的,老百姓面如死灰,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心里确实希望赫连军赶快攻破城门。
老百姓是战争中最无辜的。
他们只想安安稳稳的国日子。
当今圣上治理不好纳兰国,那么就换一个皇帝来治理。
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
可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没有人敢说出口,说出来就是死罪。
他们只能期盼,倒是纳兰国破后,赫连军能善待他们就好。
挨饿受冻的日子又苦熬了三天。
这三天里,纳兰朝堂的臣子们吵翻了天。
有人认为要出城应敌,有人则是认为要继续守城继续拖延时间,还有一部分没有发表过看法的,其实内心早就有了定论。
纳兰国气数已尽,已经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坐在龙椅上的纳兰胤,一脸的疲惫,看起来比当初老了十岁,整个人都是颓废的。
他眼睛下有着大大的黑眼圈,自从赫连军围住了圣京,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吃不下睡不着,瘦了一大圈。
听着烦躁不堪。
好不容易熬到下朝时间,纳兰胤做出决定。
“朕要去城楼上去看一看。”
朝中重臣全都看向他,脸色纠结,抿着唇瓣,却没有人出面反对。
下朝后,纳兰胤带领着几位心腹臣子,乘坐着马车向城门处行驶。
一路走过,圣京的街道上清清冷冷的,再也不复往日繁华。
摆摊卖小吃的商贩早就没有了,物资匮乏,就是有人拿银元宝和金元宝来买,都没有人愿意卖。
所有人都明白,手里有余粮,就能多支撑几天。
看到这般萧条景象,纳兰胤的眼里闪过无力之感。
他放下车帘,靠在车厢上,双目无神的落在一个地方,久久不能回神。
马车从皇宫一路行驶到城门之下。
众将士看到皇帝从马车上下来,纷纷跪拜行礼。
纳兰胤一摆手:“免礼平身。”
等将士们全部站了起来,纳兰胤才看清他们的面容。
这些年轻的纳兰军,脸色灰暗,唇瓣干裂,在寒风之中瑟瑟发抖。
他们身上穿着的棉衣都不是今年新作的,而是去年穿剩下来的,保暖性极差。
今年,纳兰国的棉花收成不错,但是圣京的棉花,都被蒋毅花大价钱买走了。
原本他是答应要将棉花制作成冬衣,免费捐赠给纳兰军的,但没想到他出尔反尔,转头就将冬衣送给了赫连军。
赫连军身穿羽绒服,根本就用不到棉衣,最终这些棉衣被送往赫连国,卖给了赫连百姓。
纳兰胤看着将士们挨饿受冻还要镇守在城楼之上,心里不是滋味,但是他也毫无办法。
他问道:“城外的情况如何了?”
领兵的将领一脸死灰。
“回禀陛下,赫连军还驻扎在城门外,丝毫没有要退兵的迹象。”
纳兰胤就知道是这个结果,心情十分沉重。
他在臣子们的簇拥下登上了高高的城楼。
站在城楼之上,可以将城外的情况看的一清二楚。
只见大部分赫连军正在城外操练,还有少部分人则是在准备中午的饭餐。
城外炊烟四起,蒸腾的白色热气随风飘散,有一部分被吹到了城楼之上。
纳兰胤顿时嗅出这是白米饭的香味,米很香,闻着这个味道就知道是上等的好米。
空气中不仅有米饭的香味,还充斥着炖肉的味道。
那个味道简直太霸道了,浓郁的让人有种立刻食指大动的冲动。
连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纳兰胤都觉得城外赫连军的炖肉一定非常好吃,更何况那些连日来吃不饱饭的纳兰军。
纳兰胤居高临下,在赫连营地里搜寻着,好像在找什么人。
他的到来也引起了赫连军的注意。
有人对陈最道:“侯爷,你快看城楼,有人上来了。”
陈最转身,向着身边人手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看到城楼上出现了一群人。
在意中人的簇拥下,中间那个人十分明显的映入陈最眼帘。
距离有些远,他看不清对方的容貌,但是陈最大抵是猜到了他是谁。
陈最飞身上马,离开了赫连营地,向着纳兰国的城门走去,等到达了安全距离,确保不会被暗箭所伤后,陈最才停下。
距离近了,他终于看清了对方的脸。
果然如他猜想的那般,被人簇拥着的正是纳兰胤。
陈最仰着头,冲纳兰胤勾唇笑道:“臣参见陛下。”
他声音淡然,丝毫不见一丝一毫的愧疚,就好像他还是曾经那个林暮南,是纳兰胤最信任的谋臣。
他的恭谨守礼,不仅没有让纳兰胤觉得受到尊重,相反,他觉得陈最在轻视他,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纳兰胤恨的咬牙切齿。
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林暮南会是陈最。
陈最的大名他早有耳闻,这个人的脑子和嘴巴尤其可怕,三言两语便能将别人说服,而且被说服的人还会丝毫不怀疑的相信他。
曾经的他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如果不是因为太信任陈最,他又怎么能同意攻打漠北,又怎么会杀死傅家人。
一招行差踏错,便是满盘皆输。
走到如今这等地步,都是陈最害的。
纳兰胤恶狠狠的瞪着陈最:“你还敢出现在朕的面前?”
“朕曾经那么信任你,你却利用朕的宠信,迫害我纳兰国,你不得好死。”
陈最笑道:“我是赫连国的臣子,所作一切皆是为了赫连国的利益,这怎么能叫做迫害呢?我这样做也是和陛下学的呀,你难道忘记了温贵妃吗?”
提到温贵妃,纳兰胤顿时无言了。
曾经,纳兰国也费尽心机的想要毁掉赫连国,而且计划马上就要成功了,却没想到在成功的紧要关头,发生了大逆转。
赫连骜被逼退位,温贵妃死在深宫,赫连爵登上皇位,赫连桓辅佐在一旁。
赫连国的朝堂上都是贤明之臣,后来又多了个陈最。
纳兰胤想到这些就觉得心疼,眼看着纳兰国马上就要吞并赫连,却意外频发,短短三年多的光景,纳兰国和赫连国的境遇完全颠倒了过来。
纳兰胤满心疲惫,面对被围城的局面,他无计可施。
如果有人能救他们,他们还有一线生机,可惜救他们的人根本就没有出现过。
朝臣们认为,只要东陵、大朔和赵国在得知赫连国攻打纳兰,要将纳兰吞并这件事,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因为纳兰国一旦不复存在,成为了赫连国版图的一部分,那么就意味着赫连国成为了大陆之上国土面积最大的超级大国。
有这样一个国家作为邻居,对东陵、大朔和赵国是十分不利的,他们一定会担忧自己的国家也随时有被赫连国吞并的危险。
所以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想办法救助纳兰国。
纳兰胤在没有自保能力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其他国家身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他就没想过,他能想到的事,赫连国又怎么会想不到。
尤其是陈最呃赫连桓这种脑子灵活的人,更是第一时间便想到了。
也杜绝了被东陵、大朔和赵国得知赫连国攻打纳兰国的事。
三个月的时间,赫连国全面封锁了消息,东陵、大朔和赵国三个国家全部都在赫连国的东边,在赫连国封锁了消息的前提下,又怎么可能得知最纳兰国所发生的事情。
陈最带领赫连军攻打纳兰国的速度太快了,快到让人措手不及,又有谁会想到,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赫连军会攻到纳兰国京都城门下。
东陵、大朔和赵国三国更加不会认为赫连国会在寒冷的冬天对纳兰国发动攻击。
战争本就是一件劳民伤财的大事,兵书上更是提到,最好不要在冬天发动战争。
赫连国的臣子都是聪明人,一定不会在冬季攻打纳兰国。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赫连国真就这样做了。
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冬天打仗是非常不利的,但是赫连国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赫连国上下一心,不仅朝臣们同意攻打纳兰国,连百姓都是支持的。
为了将纳兰国拿下,百姓们都行动了起来,能出人的出人,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
赫连国的百姓们,思想觉悟是非常高的,这一点还要得益于顾望舒的爱国主义宣传。
有全国人民的支持,这一场仗才打的如此顺利,如此的没有后顾之忧。
纳兰胤死死的盯着陈最。
这个男人简直太可怕了,他就像个能洞悉人心的魔鬼,正因为明白他心里想的什么,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服他。
而他呢,却一点没有发现对方的别有用心,一步一步掉落到他设计好的陷阱里。
纳兰胤恨死了陈最,却又对他无计可施。
他咬了咬牙,冷哼道:“怎么这次只有你,你和云慕笙那个贱人不是形影不离吗?她人在哪里?让她来见朕。”
纳兰胤以为云慕笙也随着陈最来了。
他恨陈最,也恨云慕笙。
但是对云慕笙的恨中,还夹杂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思念。
这个该死的女人把他骗的好苦。
他明白圣京快要保不住了,他只是希望在死前再见云慕笙一面,当面问问她,欺骗他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愧疚吗?
他对她还不够好吗?尊重她,爱护她,她的任何要求都会无条件的满足,难道她就从未对他有一点点的心动?
她明明长得那么美,性格又那么温柔,为什么唯独对他那么心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