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饮恨关中(2/2)
“你叹息什么?”他说着,脚步轻快地从人家的高门大户上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过,时而昂着自己高贵的头颅,时而又四处张望。
“我惦记着朱家姑娘的安危。”唐三彩马儿说着,“如果我在她身边,估计能帮上些忙;在承影身旁做战马也不错;结果,被你忽悠来这边了,当起了闲云野鹤。”说着,马儿对着他翻了个白眼,“如果不是惦记旧主人,我是万万不会跟你走这一趟的。”
“我也惦记那姑娘。”他说着,话倒是实话。
只是让马儿不舒服:“你惦记人家姑娘手中的宝剑罢了。”
“宝剑——”他说着,也是一脸的惆怅,“宝剑暂时是拿不到手了,不过,我可以看看另外一样宝物。”他说着,目光投向一处特别威风的院落,门匾上写着“乔家大院”。
唐三彩马看见这门匾心头就感觉一阵不好,尾巴扫了扫,驱逐了一下屁股处的苍蝇:“所以,你千里迢迢从中原到关中平原来,是为了当年慈禧的九龙灯?”
“这世间什么稀奇玩意我没见过,什么九龙灯,我才不稀罕;我要见,那就要见真龙。”话毕,他果然没有进去的意思。这时,他的耳廓动了一下,“嘘——”一声,便牵着马儿走进了一条深深的巷子中。
这里的院落结构是仿制北平的四合院的,巷子也是又长又窄,如果不是本地人,估计会在里面晕头转向。
他就一个疾步跟马儿几个转弯就消失在那巷子里头,这时,巷子头那边的脚步声越发的急促了;后面似乎有人在追赶他们,他和马儿交换了一下眼神。
一个拐弯处,一个西北汉子猛的一下停住了步子,此时一个军用匕首正搁在他的脖颈之间;他的眼球往右一转,眼球倒映出眼前人的模样:跟承影八九分相似,身上却浑然没有一丝的温润气质,尽是张狂。而且男人气质上的冷峻比他所持匕首的刀刃还要锐利几分。旁边是一头褐色的高头大马,尽管这里临近蒙古草原,如今威风俊美的大马近几年来也是罕见。
尾随他们的人立马举起双手,以示投降:“英雄,咱见过。”随便赔上一个生硬的笑容。
“承影”所持的匕首的刀刃并没有离开他的脖子,做思索状:“咱见过?”
“是啊,就在陇海线的路经的一处加油站,咱见过,就是我给您塞的纸条。”西北汉子因为被制裁,语气中很客气。
“承影”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隙。这回,唐三彩马说:“确实见过,是一个通风报信的人。”说着,唐三彩马儿补充了一句,“当时我也在那趟火车上。”
“哦。”“承影”收回匕首。
男子见状,立马赔上笑脸:“军爷,您这么快就从中原回来了?”
“承影”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着装,此时他一身平民打扮:“你怎么知道我是军人?”
“就在山西口,是小的,在月台扮演买烟的小贩,给你塞的纸条。”那男子说。
“你认错人了,我对他的事情不感兴趣。”“承影”拉了一下自己的衣角,迈开步子就准备离开。
男子似乎有点急了,就在后面嚎了一句:“咱发现了一对人马,似乎打起了黄河的主意。”
他这么一嚷嚷,“承影”停住了步子,回头看了一眼:“打黄河的主意?”
这些“承影”不耐烦地看了男子一眼,这人穿着一身粗布麻衣,却能看出些商帮文化的影子:“你既然背后有人,叫你老大去处理就行了。”说着,就拉扯了一下缰绳,落下了一句,“你们不是也有枪吗,让你们商会的人去群殴他们?”
眼看着“承影”要走了,男人急了:“可是对方是日本人。”
“承影”停下了脚步,并没有回头,眉间已经蒙上了一层阴霾,自己嘀咕着:“日本人想打黄河的主意?”
尾随的“承影”的人叫乔峰,这人居然随身携带地图,“承影”本看不上他,然而看见他从口袋里拿出地图的时候,就对此人刮目相看了:“军爷,你看啊,咱现在在这儿。一个月前,咱发现了一支陌生队伍从华北辗转到绕到这儿来了。”
“承影”瞥了他一眼:“你怎么确定人家是日本人,现在仗打成这样,商人也四处逃散。“
“哎,鬼子还不容易区分吗?他们长得特别矮。“乔峰话音刚落,“承影”又瞥了他一眼,自己虽然跟乔峰差不多高度,然而,在这西北汉子跟前,自己还是少了些粗犷,估计这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他们是如何露馅,让你们觉察到他们是日本人的?”“承影”还是直问。
“咱试探他们。”乔峰说的理直气壮的。
“怎么试探?”“承影”也对他背后的商帮产生了兴趣。
“这里黄土地,其实也挺贫瘠的,就是盛产盐和砖茶;搁以前就是通过陇西平原跟蒙古高原做生意的地方,于是,咱就派了名兄弟上去搭讪,问他们是不是想跟咱做盐的生意。”乔峰说着,两人并肩走着,居然来到了一湖边,此时,正值盛夏,湖面上居然泛着一层白花花的“雪”,然而他们都没有留意。
“现在兵荒马乱的,人家对你们的盐和砖茶不感兴趣很正常,这又不是在古代,那群蒙古佬缺盐又缺茶,得用上好的马匹跟你们交换。”“承影”对于乔峰的话并不感兴趣,可是步子很是跟着他走了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