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旅途(1/1)
吴卓走的那天,来福追了上去。吴卓看着这晋商的小兄弟,觉得有点累赘又多少有些嫌弃:“回去吧,现在病况马乱的,哥我是要去前线去,做战地记者呢,这子弹和炮弹可不长眼睛。”
哪里知道来福这背包一提就要跟着去:“咱只是通路而已,咱老爹/老爷子走西口的时候,你都还在娘胎里呢。”其实,这话也不假,本来福觉得走西口就是一闯天下的勇气活了,尽管母亲并不赞成他走上上一辈的路,然而,一直以来,来福却觉得男子汉大丈夫,是应该去闯闯的,而且觉得走西口贼帅了,直到遇见了“承影”,这几天一直听着他的事迹,觉得世间男儿,本应该如此,“你一文弱书生能成的事,咱堂堂男子汉,怎么就不成了呢?”
“哎。”这两人一路推搡着,居然来到了月台,要上陇海线了,来时,陇海线还是中国东西交通的命脉,络绎不绝的,很热闹;这下也许是嗅到了战争和炮弹的气味,居然冷清了许多,除了军列外,基本上不走陇海线了,“你知道,不管什么时候,在中国,枪杆子和笔杆子一样硬吗?”吴卓一直都觉得自己虽然不能马上争天下,却有足够的才情评点天下。
于是,两人买了票,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饿了就就着凉白开和馒头吃着;吴卓上下打量着这穿着粗布衫的十五六岁的孩子,仿佛看见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就是当年东北事变之时,自己和同学举着横幅在大街上被捶打被驱赶也不屈的模样,觉得这男子汉年轻的时候走走也不是一件坏事,可是当望向那空荡荡的月台时,又有点犹豫了:“这毕竟是战事,而且此番前去兰封,就是舔刀山,下火海。”
“我又不是追随你而去的,如果不是那承影,来去之间无影无踪的,我就跟着他了。”来福还是倔强地说着,其实,这也是他的心里话。虽然他读的书不多,可是跟吴卓相比,哪怕是跟晋商内部的资质大的人相比,“承影”是他见过最为特别的人了,有侠气又又才情,关键是有政治的嗅觉;就跟话本子里听过的那些来榆林招募士兵的将军有几分的相似。
说起“承影”,吴卓也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一句:“徐州被围困的时候,我还弱弱地担心着他呢,没想到他到西北来了。也是,他本来就是西安行营那边的人。“
“怎么?他是西安行营那边的人?“来福谈到”承影“也是一下子有了兴趣,”来跟我说说他的事吧。“
“我知道的不多的,不过我估计是西安行营的蒋鼎文先生给中原运送物资的时候派去的兵,后来就暂时留在了中原,又鬼使神差般地参加了台儿庄战役,至于后面的事,你估计更加清楚吧。“
一路上,他们聊了很多,聊着“承影“的时候,当听到”承影“护送故宫文物南下时候,还有他跟一故宫一女性押运人之间可能的情缘的时候,起初,来福听着觉得很来劲,毕竟是美女配英雄的故事,再配上走南闯北的经历,“哇,比咱爹娘的故事还来劲呢?”
吴卓觉得一路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脑袋空空地,没有什么灵感,恰好跟来福聊聊:“你爹娘的故事怎么了?”
来福将头一扭,嘟着嘴:“反正就没有那么浪漫,我娘年轻的时候,看上我爹了;就是两人看对眼了;可是后来我爹说要走西口,你猜我娘亲怎么说?“
“等你。”吴卓说着。
“才不呢。“来福说着,也是一脸的来气,”我娘说,哥哥你若要走西口,我就不随了。“
“哦,那你娘也是真性情。“吴卓听了连连点头,”不随是对的。要不然等下去,真是猴年马月,都成了望夫石了。“
“所以就说嘛,这世间男女之间,就连差不多定亲的都是同林鸟的模样,能陪着人家姑娘走南闯北的,真的就是大情种了。“来福说着,觉得自己心中的英雄有了另外一副的模样。
空荡荡的车厢回响着他们的对话,此时,前方车厢空位置上一位乘客耳廓动了一下,将帽子边缘压低了些,嘴角挽起一个弧度。
可是来福转念一想:“不对啊,你跟我认识的承影,是同一个人吗?“
“为什么不是同一个人?“吴卓觉得这问题好生奇怪,”这无情未必真君子,怜子如何不丈夫,人总是多面的嘛。“
“可是,我认识的他,不像是如此多情的人的,冷冰冰的。“来福说着。
一路上,因为彼此的陪伴,他们甚至忘记了前路的危险和旅途的枯燥。来福说累了,打着盹也睡了,吴卓趁着火车靠站下去买了份新的报纸还有些热食物,看着来福的睡姿,看着这黝黑的黄皮肤,还有稚嫩又倔强的双目,觉得自己带他出来走走也好,心里默默念叨着,如果有机会,让他识点字。
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翻开报纸,看见申报大变幅地报道关于这黄河壶口附近村落的一桩“意外“,吴卓一开始是欣喜的,毕竟他作为记者要传达的意思已经通过媒体传达了,就是要军民戮力同心,军人在前线作战,民众也在后方应援着,这样军民一心才可能赢得持久战的胜利,可是合上报纸后,吴卓又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又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