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一座军工城,师傅的女婿,履带新技术(1/2)
清晨,李爱国在一阵敲门声中惊醒过来。
他一只手伸进枕头下攥住枪柄,喊了一声:“谁?”
等听到外面传来肖参谋的声音,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点过激了。
穿好衣服,将手枪插进腰间,拉开门。
“我已经跟一机厂联系好了,咱们先在招待所里吃早饭。”肖参谋说话的语气依然是那么慢悠悠。
“早饭?这招待所还提供早饭?”
李爱国还是第一次住这种军区招待所,也搞不清规矩,便跟着肖参谋往外面走去。
这里说是军区招待所,其实就是一座由十几间平房组成的大院子。
肖参谋带着李爱国在院子里七拐八拐,来到了后门。
穿过后门,李爱国就听到了整齐的脚步声和口号声。
再抬头一看,不远处就是营区,大兵们此时正在出操。
营区的角落里有一个伙房,门口支起了大铁锅蒸馒头。
清晨空气中混合着煤烟味与蒸馍香气,这种充满时代气息的味道跟战士们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到恍然回到了战争年代。
招待所本不提供早餐。
有了隔壁驻军队伍的伙房,就有了早餐。
肖参谋将招待所的条子递给炊事班班长,换到了两个白面馒头。
两个人蹲在旁边,一边欣赏战士们的雄姿,一边狼吞虎咽。
干掉馒头,炊事班班长又很贴心的送上一碗白开水。
吃饱喝足,一机厂派来的吉普车已经停在了招待所门口。
看到那个身穿藏蓝色中山装的熟悉身影,李爱国笑着走过去:“张坦同志,咱们又见面了。”
“欢迎你,李爱国同志。”张坦明显对李爱国没有那么热情。
其实想想也明白,自打59式坦克研制成功后,一机厂就开始了研制新型坦克的计划。
张坦身为一机厂的高级工程师,本应该投身到坦克的研制中,现在却要跟着一个火车司机战壕挖掘机的鼓捣履带,心中自然是非常郁闷。
只是人家前门机务段给的太多了,再加上金陵军区的大领导亲自跟一机厂打了招呼,他也只能服从组织决定。
不过张坦还是十分有职业道德的。
上了车之后,还是按照惯例,给这位来自地方的火车司机,当了一路的免费导游。
“爱国,这里是一座军工城。”
李爱国隔着窗户往外看去。
此时正是上班时间,一队骆驼驮着鞍架上捆扎的钢管,慢悠悠穿过尚未硬化的兵工路,与满载钢板的解放牌卡车交错而过。
青灰色水泥外墙挂着“赶鹰超镁”的标语,屋顶烟囱昼夜喷吐褐烟,整个天空渲染成了煤灰色。
李爱国点头赞同:“这是一座用履带丈量荒原、以炮火校准时间的城市!”
他倒不是故意附和张坦,而是包头确实有这个资格。
在1954年的时候,包头只有8万人。
但它拥有独特的优势:地处内陆,远离沿海,有大青山、乌拉山等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周边矿产资源丰富,铁、稀土、铌、钛、锰、金、铜等应有尽有,便于就地取材,降低成本。
于是,上面选中了包头,作为坦克生产基地。
要生产坦克,仅仅有坦克厂还不够,还需要各种配套工厂。
于是,包头钢铁公司、第二机械厂、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等几家大型工厂拔地而起。
可以说,这是一座为了制造坦克,而专门修建的城市。
一机厂跟在草原戈壁滩上的211厂的性质差不多。
只不过一个是为了常规战力,一个是为了核威慑罢了。
两人闲聊着,吉普车沿着兵工路一路来到了一机厂门口。
此时正是上班时间,身穿藏蓝色工装的工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接受了保卫干事的检查后,陆续进到了工厂里面。
看到吉普车行驶过来,一机厂保卫科的保卫科长吕白山快步跑过来,冲着吉普车摆了摆手。
吉普车咔嚓一声停下来。
张坦从后座走下来。
“吕科长,这两位是从京城来的同志。”张坦指了指李爱国和肖参谋,简单的介绍了他们的身份。
当然了,李爱国的现在的身份是特派技术员李同志。
吕白山走到两人面前,敬了一个礼:“欢迎来到一机厂,不过按照规定,我们还是要检查一下。”
李爱国清楚军工厂的规矩,从帆布包里取出档案袋:“这份文件是机密文件,除此之外,您可以随便检查。”
吕白山看了一眼档案袋,见里面不可能藏爆炸物之类的东西,便让保卫干事们检查了两人。
一番检查后,吕白山把两人的配枪还了回去,歉意的笑了笑:“刚才对不起了,我们也是按照规定办事儿。”
“理解”李爱国对这位十分严谨的保卫科长颇有好感。
简单闲聊几句,发现吕科长竟然是京城人,当年援建包头的时候,主动来到这边安家落户。
得知李爱国来自京城的时候,吕白山的神情也热呵了起来:“前门机务段的老曹,就是个子挺大的那个火车司机。您认识吗?”
“曹文直?我师父。”李爱国挺了挺胸膛。
“李爱国?”吕白山闻言,先是一愣,旋即上下打量李爱国一番:“你,你就是我老丈人的那个好徒弟,李爱国。”
老丈人?李爱国这才想起来,曹文直五个闺女,大女儿结了婚之后,确实是移居到外地了。
好像因为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已经四五年没有回去看望曹文直了,只能通信,通电话,所以李爱国并没有见过。
确定了李爱国是身份后,吕白山显得很兴奋,邀请李爱国晚上无论如何要到家里好好喝一杯。
“月华是厂里的技术员,因为涉密,没办法回京,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三岁了,还没有见过姥爷。月华要是知道你来了,肯定会很高兴。”
吕白山话刚出口,突然意识到不对劲了。
“只是.爱国,你是火车司机,现在怎么是技术员了?”吕白山脸色微微一变。
李爱国也没有想到这次能遇到认识自己的人,他不慌不忙的回过头,看了一眼肖参谋。
肖参谋做事情非常周密,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证件递过去:“吕白山同志,李爱国同志现在正在执行一项机密任务,我希望你能够保密李爱国同志的身份。”
看到刚才那个某厂技术科的科长,瞬间变成了金陵军区的大参谋,肖科长立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一机厂作为国内惟一一家能够独立生产坦克的工厂,平日里也没少帮着其他工厂生产设备。
这种事情在一机厂已经屡见不鲜了。
“首长请放心!”吕白山冲着肖参谋敬了礼。
他刚才可是看到了,这位大参谋对待李爱国态度相当尊重。
老丈人的这位徒弟现在不管是什么身份,能够让金陵军区如此重视,肯定不一般。
此时厂门口的工人已经消散了,李爱国跟吕白山闲聊几句,约定有空到他家里做客,便上了吉普车。
吕白山让保卫干事打开厂门,吉普车呼啸着进到了厂子里。
一个保卫干事凑过来,指了指吉普车小声说道:“科长,您认识刚才那两个领导?”
“认错人了。”吕白山摇摇头,打发了保卫干事,然后将那些保卫干事集合在一起,训了话。
“目前咱们一机厂正联合包钢那边研制一种特殊的钢材,最近一阵子大家伙打起精神来,防止有人把特殊钢材夹带出厂。”
“是!”那些保卫干事们齐口同声。
一机厂就跟一座小城镇差不多,按照生产部件的种类,划分为了不同的区域。
履带生产区。
车间内,龙门吊的钢索在蒸汽机驱动的齿轮声中吱呀摇晃,工人们用蒙语和东北方言喊着号子,将烧红的坦克履带锻件浸入冷却池,刹那间腾起的白雾裹着硫磺味窜出气窗。
“爱国同志,怎么样?”张坦颇为骄傲的指了指那些忙碌的工人们。
李爱国还是第一次目睹履带的生产过程,一时间也被面前这极具冲击力的场面给镇住了。
“太震撼了,老张!”李爱国回过神来,不禁感叹道:“这一条履带,得花不少功夫吧。”
张坦笑着点头,“那可不,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从原材料的挑选,到这锻打、冷却,再到后续的打磨,都是咱工人师傅们用汗水换来的。咱这一机厂,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高性能履带的工厂。”
说着,他又抬手往不远处指去,“走,咱再去瞅瞅车轮生产区。”
车轮生产区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巨大的车床飞速旋转,切削着金属坯料,溅起的火花如同夏夜的繁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李爱国主要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生产工艺方面。
一机厂的设备虽然简陋,使用的还是卧式镗床、立式铣床等老式加工设备,但是工人师傅都是从各地挑选来的老师傅。
设备不够,技术来凑,制造战壕挖掘机倒是没有什么难度。
参观过后,李爱国心里也有谱,跟着张坦来到了办公室里面。
张坦此时已经召集了几个技术员。
“爱国同志,你这个履带具体需要何种生产工艺,我们该如何制造,咱们还得好好的规划一下。”
李爱国撕开了档案袋,从里面取出了厚厚一沓图纸,递了过去。
“老张,我设计了一种新式履带轮子,你先看看。”
张坦接过图纸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好奇。
在他看来,像这种高承重履带,跟常规履带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材料和尺寸的不同。
一机厂当初接到前门机务段的请求,准备制造履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