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明末钢铁大亨 > 第454章 胜天半子何其难

第454章 胜天半子何其难(1/2)

目录
好书推荐: 玄学王妃回京后,王爷百般求宠 提出离婚第一天,系统奖励一个亿 上午功名加身,下午贬妻为妾 废妃重生福蛮多 季先生,您前妻算卦超灵! 我的美女总裁 天医出狱,开局被退婚 鬼谷医婿 闪婚,染上惹火甜妻 万古第一仙尊

张天如愕然。

大明就这么倒霉吗。当年太祖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全国士农工商人人欢欣鼓舞,翘首以盼一个两汉隋唐一样的盛世。

可惜,大明始终积贫积弱,只在太祖和成祖时雄起了很短的时间。从仁宣开始,就大面积丢失国土。

济州岛丢了、缅甸丢了,越南丢了,黑龙江流域奴儿干都司北丢了,西域丢了、青海丢了、苏门答腊岛旧港宣慰司丢了。马来半岛淡马锡丢了。马六甲海峡这个大明初年的内海和大明没有关系了。

要不是沐王府,估计云南都没了。

这些年,老太太过年,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现在整个辽东和长城以北几乎全没了。

现在大明财政收入一年才四百万两,每年军费支出高达五百万两。财政早已破产。

这个可怜的收入,不到唐朝十分之一,宋朝的四十分之一。

据史书记载,唐朝财政收入超过5000万两白银。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万贯。就是一亿六千万白银。

杨凡有时候看着史书都感叹,大明究竟是怎么活下来的,这么点收入,能存在将近三百年也真心不容易。

大明从皇帝到大臣全都感叹,秦汉的皇帝居然有那么多黄金,自己这一朝就是个穷逼。妥妥的屌丝。

张溥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明白了。原来根本原因在这里。

农业王朝,靠天吃饭,老天爷不下雨,什么办法都没有,天冷就会干旱,而农作物也会因为气候减产。

杨凡接着说道:“每次气候变冷,都是从北方逐步向南的,北方就会降雨大量减少,变得干旱。这就导致了北方的胡人,仅仅依靠游牧和渔猎无法为生,只能南下寻找更温暖的地区生存。鲜卑是这样,突厥也是这样,蒙古和建奴更是如此。”

“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大概这么多,”杨凡用尺子比了一下。“实际上是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

“只要是降雨量低于这个水平,那必然出现饥荒了。哪怕是游牧民族也至少需要保证300毫米降水才能保住自己的牧草。”

“平均气温每下降一度,华夏年均降水量平均要减少100毫米。”杨凡用尺子比着说道。

“如果在你们南方地区降水量如果减少100毫米,粮食产量就会减少一成。

“而在我们北方,如果减少这100毫米的降水,就意味着会不会直接决定地里的庄稼绝收。”

“如果温度真的降低一度,那就意味着长城需要向南移动800里,因为这里连牧民都养不活了,农耕文明更是没法扎根。”

杨凡把这张纸翻过来,草草的画了一副大明地图,然后画出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秦汉的长城和大明的长城修建的位置差这么多,因为两个时代的气候完全不同。为什么唐朝吐蕃是大患,唐后再也听不到吐蕃向外侵略了。因为他们的气候变了,那块高原上近一千年已经没有多少人口了。”

张溥点了点头。表示完全听懂了。

今年是崇祯元年。从今年开始,北直隶听说就没下雨,赤地千里,草木枯黄,难民遍地都是。

好多地方河两岸树皮都没有了。

他们从北塘上岸,这一路上看到蓟运河两岸土地龟裂,寸草不生。

只有过了遵化城,西边的大片土地,在河两岸两侧目光所及的很远,遍地都是绿油油的稻田。

那些水稻不知道是什么品种,比江南的籼稻高出很多,看着十分茁壮。水稻已经临近收割,沉甸甸的稻穗颗粒饱满,压得水稻低头在风中摇曳。

河边矗立着巨大的水车。这么大的水车,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见过。

看的震惊不已。

不停旋转的水车,日夜不停的把河水提升到了高处,然后再自流下来,进入沟渠,用于灌溉。

而远处的半高地上,也郁郁葱葱的长满了不认识的庄稼,小树一样高。

也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庄稼已经干枯,呈现出金黄色。看着非常的壮观,在风中起伏摇曳,像是海浪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极品美女老师 抗战:我一商人,你说我是东北王 狙击1925 穿书后,豪门真千金成了京圈团宠 穿越民国,从被军校除名开始 海贼:成为海军大将我依旧贪腐 鬼怪宿舍:与美艳校花背靠背生存 盗墓:开局,我获得九尾狐血脉 综影之苏绾绾的成神路 盗墓:签到格尔木,获得青龙血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