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强强联合(2/2)
许多应用,现在只是大学里的一个想法,这位眼光超前、胆识过人东方商人却有了应用的想法。
这在摩尔看来,陈冀生绝对是电子产业里的,最合适的商人。
许多新奇的想法,摩尔都有些啧啧称奇。
等陈冀生说出液晶电子表的时候,就轮到基尔惊奇了。
陈冀生说的电子表,在集成电路方面,是毫无障碍的。
液晶显示,基尔也是听说过的,几十年前已经有了理论,开发出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而且陈冀生的思路也很巧妙,先从液晶显示的电子钟开始。
这样无疑减小了研究的难度,小型驯化,是一个技术门槛很高的领域。
戴在手腕上的电子表,跟摆在床头上的电子钟,可不是相同的东西。
里面有巨大的技术鸿沟需要跨越,但对于电子钟的市场,基尔是认可的。
想想每天上班的时候,被电子元件发出的蜂鸣声唤醒。
想想都是令电子从业者愉快的发明,充满着科幻与未来的发明,必然有巨大的市场。
“陈先生,我可以参与研发吗”
不用到实地查看,基尔可以确定,车上的陈冀生是个真正的电子商人。
“摩尔先生呢”
没有回答基尔的问题,陈冀生将目光转向了摩尔。
基尔,虽说也是科技名人,但他能带来的效益优先。
资本总是眷顾那些可以带来巨额回报的人,显然两人相比,摩尔才是陈冀生的有缘人。
“我的舞台在硅谷。”
为了照顾摩尔两人,陈冀生跟二姐用的是英语交流。
过程与理念,摩尔也听到了,算是个很有市场的小产品。
对于他跟基尔来说,技术上是没有门槛的,唯一的难点在于怎么将液晶屏,缩小到可以戴在手上。
科研的路径,陈冀生已经提供了出来,差的只是一点点研究时间而已。
“那就在硅谷合作,双方研发、技术共享。
两位先生,我的构思可以作为投资来用吗”
摩尔不想离开他的硅谷,陈冀生一样有办法拉他入伙。
而且对于陈冀生而言,摩尔留在硅谷的作用更大。
来了港城,反而会将摩尔的作用最小化。
至于基尔也是一样,他们的根基都在大洋彼岸。
科技圈子是很狭小的,一个技术共享,就可以让二姐这边,借助整个大洋彼岸的科技力量。
孰优孰劣,陈冀生分的很清楚。
“陈先生,只有创意显然是不够的……”
开了一句玩笑,算是达成了协议。
摩尔跟基尔对视而笑,这样的合作无疑是让人喜闻乐见的。
他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陈冀生提供创意,他跟基尔提供技术,产品的销售,需要老山姆的参与。
“漪清,给我纸笔。”
陈冀生这边没有听明白,两人之间的默契言语,以为电子钟表的创意不够。
开口就从张漪清那边要来了纸笔,也不管摩尔跟基尔的诧异眼神。
就现场开始画起了设计图,电子表,陈冀生不仅用过而且拆过。
具体的原理虽说不知道,但大体的零件跟结构,他还是知道六七成的。
画完了简单电子表的结构,陈冀生又画了十几个电子钟的结构图。
电子钟,就只有外观结构图了。
陈冀生画的用心,摩尔跟基尔,也不关心行车的安全问题。
直接站在了一旁,急切的看着陈冀生画的各种图样。
图纸上最重要,最显眼的就是小型液晶屏的结构,跟集成芯片的样子。
陈冀生虽说是依据大致的印象画出来的,但大致的样子还是有的。
作为如今电子产业的大拿,摩尔两人看到之后,基本就跟看到设计图纸一样。
他们看的不是细节,而是设计方向,而陈冀生的图纸里,设计方向恰恰是很明确的。
看到液晶屏细分图上的小电阻,两人的心里基本有了电子表的成果。
“陈先生,您这样出创意,我们是代工厂吗”
看到最后,摩尔无奈的感叹着,陈冀生手里的图纸不仅仅是创意了。
而是完整的设计图纸,这样一来合作的基础也就没有了。
“不!
利益我们还是共享,只是液晶屏的专利,需要落到我二姐这边。
两位先生,你们的意见呢”
原始的电子表跟收录音机,电脑之类,陈冀生都能大概的说出,或者描绘出结构。
只是具体能有多大作用,他是不清楚的。
方向是可以指出的,但有些东西,并不是一个方向可以解决的。
在电子领域,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方向的不同。
陈冀生不是电子行业的具体从业者,虽说知道方向指引的作用,但具体有多大作用,他是不清楚的。
现在看来,自己画的图纸很重要,那一些别的创意,就不能轻易的展露了。
无非二姐要在这一领域深耕,等二姐有了一定的见解,有些图纸,两人还是需要详细的商量一下的。
“可以,陈先生的图纸,已经明确了液晶屏的发展方向。
虽说没有技术支撑,但创意已经足够获得专利了。
我跟基尔负责技术,电子钟表的盈利,可以当做陈生的投资。”
在利益分配上,摩尔说的也是公平的,硅谷初立,还是很讲究契约精神的。
如今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资本陷阱,跟技术陷阱,需要三人之间互相保持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