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诸多事宜(1/2)
“行!我听你的。”李爱花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笑意盈盈的。
李爱花的事情处理好,胡林就回屋去拿起了她几个月没用过沙包绑在身上,上山练武去。
几个月没练,浑身不得劲儿。
傍晚胡林锻炼完,下山解了一身的沙包,背上背篓,拿着绳子再上山去收猎物去。
第二天,胡林一大早骑着自行车背着熟食上县城去,路上碰上去县城送货的杨青,两人就一路去。
今天来买熟食的人见着是胡林,都和她攀谈起来。
一会儿问她怎么那么久没来,一会儿问她之前帮她卖熟食的人是谁,之后还会不会来。
借此机会,胡林便说杨青是她哥哥,今后他们俩会换着来,也可能是杨青一个人来。
顾客们听了,又问她要干啥去,怎么不来了。
胡林只好说家里长辈病了,身边不能缺人伺候。
顾客们听到这才止住了话头,感叹胡林小小年纪的真不容易。
熟食卖完后,胡林就回去了。
路过城门口,还停下来和杨老头儿聊了几句。
许久不见,杨老头儿看起来精神头不错,还变得更和蔼可亲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杨青吃完饭过来,两人签下了合同。
分完卖熟食的钱,杨青也给她结了去年卖泥鳅、黄鳝的分红,有三百多块钱。
隔天,卖完熟食后回来时,又去了卫生室拿赵铭带回来的中药。
这次的药,倒是没有从前那么苦了,甜丝丝的。
李爱花和周家人见到胡林喝药,都关心的询问是怎么回事,胡林只好跟他们说了前因后果。
一个星期后,赵铭和李文沟通得差不多了,之后有什么再写信交流就行,就准备回去了。
临行前来和胡林告别,见此胡林就叫上赵铭,三人一起去了县城。
在国营饭店点了几个菜,给李文饯行。
同时她也了解到之后每半年,李文都会来小河村和赵铭当面沟通。
半个月后,一天赵铭下班后,把周弘乾的病历送回来了。
给周弘乾缓解的药方,赵铭有了些头绪,但具体落实,还得再想想。
听赵铭说的,周弘乾以前用的药,是处于研发阶段的。
是根据周弘乾的身体特意研制的药,因此在用药上,他的顾虑也很多。
听后,她才明白为什么备份资料都要贴上封条了。
周弘乾的身体情况,他自己最清楚。
而用实验阶段的药,通常需要签署一系列的保密文件,和免责协议。
民兵队的那几个人,莫不是就为这个而来?
这件事也不知道周家的其他人知不知道,但她能确定的是周怀景一定是不知道的。
胡林暂时没把这事告诉周弘乾,之后赵铭会跟他说的。
她找来油纸,把文件袋包裹起来。
等彭蒿把这个月的汽油票寄过来,她得到地址,就把病历寄给彭蒿,让他想办法还给郭医生。
过了几天,李爱花收到一封陌生人寄给胡林的信。
她看是从京城寄过来的,就把信放桌上了。
胡林锻炼完下山回来,看到彭蒿的来信,把寄信地址记了下来后,才拆开信封,拿出里面的汽油票,把信封当柴火烧了。
休息一晚,胡林又出发去县城卖熟食了。
熟食卖完,她才去邮局寄信。
让邮局的寄件员看了要寄的东西是纸张后,这才把油纸封口了。
还借了笔,在油纸上写了个还字,这样彭蒿就知道该给谁了。
信件寄出去后,胡林回到小河村时,正好碰见邮差往家那边去,就叫住了邮差。
从邮差那里拿了一个包裹回来。
是周怀景寄来的。
包裹里还是牙膏、牙刷、毛巾这些。
还有一封家书。
中午,几人下工回来,吃完饭后,周家几人就围在一起看家书,胡林瞅了一眼,回屋去午休了。
五月底,赵铭的最后一副药喝完,胡林就出发了。
临行前,跟李爱花交代杨青会替代她的事,随后她又去找了杨青和赵铭,都叮嘱了几句。
总之就是,她不在的时候,出了什么事,他们自己拿主意,要是碰上解决不了的,等她回来。
但她这一去,要多久时间,是个未知数。
胡林也同他们说了,让他们心里有个数。
同时让杨井给她开了半年的探亲信,主要用于来回县城坐车时检查用的。
这次离家不是临时决定的,所以李爱花有充足的时间给胡林准备吃的。
烤了一斤多的肉干,烙了十来张肉饼,还蒸了几个白面馒头,和肉包子。
要不是怕天气热了,会放坏,李爱花还会多做些让胡林带在路上吃。
清晨,吃完早饭,胡林就背着小背篓出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