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千年科举第一榜状元(2/2)
“那你知道苏轼怎么评价章衡吗?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
见沈世杰点头,李维不解:“那就奇了,我还真没听说过章衡,他有什么作品吗?”
苏轼的传世佳作,他这种学渣都能背下好几首,像《赤壁赋》《念奴娇》,都是千古传唱的作品。
沈世杰摇头:“章衡没什么太出名的作品传世。”
李维瞪大眼睛:“啊!所以,凭一场考试,就说章衡比苏轼等牛人厉害?这也太片面了吧?”
楚健笑道:“你要知道章衡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当官的经历,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首先,章衡算是当时官场怼天怼地的存在,跟唐代的魏征有点像。
在担任盐铁判官时,章衡发现三司衙门存在严重的吃空饷问题。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向皇帝奏请裁汰冗员,革除这一弊端 。他的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三司衙门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那个等级森严、权贵横行的时代,章衡敢于揭露三司衙门的黑幕,与宰相据理力争,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他还出使过辽国,震惊辽国。
等等。
“用他的话来说,只有官场失意的人,才有空闲去舞文弄墨。章衡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文学上,而是放在政治和外*交上,自然也就没什么作品。虽然他没什么作品传世,但你不能认为他菜,他只是懒得弄。”
再就是章衡的官场生涯虽然政绩斐然,但相对较为顺遂,缺乏像苏轼那样跌宕起伏的经历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不可否认,在文学艺术上,章衡没什么名声,远比不上苏轼等大文豪,但在政治成就等领域,章衡又要甩苏轼等文学家几条街。
其实,大家会发现,诗词文章等厉害的人,当官往往都不怎么样。
“就拿这书法来说,我感觉不比苏轼差多少。”
眼前的这幅字,洋洋洒洒上千字,没有一处涂改,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整篇引经据典,让人读了拍案叫绝。
这便是千年科举第一榜状元的手笔。
本来唐宋遗留下来的书画就少,每一幅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放在拍卖会上均会被拍出天价。
何况,这还是千年科举第一榜状元的书迹。
而且,上千字的书法,绝对算得上大篇幅。
综合来看,这件章衡的书迹绝对称得上稀世墨宝。能拍出什么价格,就连沈世杰都不敢断定。
墨宝上,还有苏轼等名人的题跋,又让这幅书迹的身价倍增。
题跋是附加于书籍、字画、碑帖等作品前后的说明性、评论性文字,由作者或相关人士撰写,用以阐释作品背景、艺术价值或记录创作过程等。
写在书画前面的文字叫题,写在后面的叫跋。
题跋已成为一幅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常是表达作品的创作动机、意趣、环境等等,抒发作者情感,阐述或发挥画意。
有时候,题跋甚至比书画主体内容还要珍贵。
有这件墨宝,楚健也满足了。
剩下的,沈世杰挑了三件,其余的则是让何大柱和李维两人瓜分,主要是何大柱拿的。李维有自知之明,没有多拿。
最珍贵的让楚健和沈世杰挑走,他们没异议,剩下李维和何大柱,何大柱出力更多,理应拿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