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初次对立(1/2)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刺眼的光芒,透过高大的窗棂洒落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却未能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气息。文武百官分列两排,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担忧,有的则饶有兴致地观望,等待着一场激烈交锋的展开。
今日的议题聚焦于官员升迁制度改革。这一话题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朝堂的热议。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墨轩稳步走出队列,身姿挺拔,神色镇定自若。他深知此次改革意义重大,关乎朝廷的长治久安与人才的选拔任用。
墨轩微微躬身,向皇帝行了一礼,声音洪亮而清晰地阐述起自己以政绩为核心的改革方案:“陛下,当今之时,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旧有的官员升迁制度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臣以为,应以政绩作为官员升迁的核心标准。政绩乃官员在任期间为国家、为百姓所做出的实际贡献,唯有以政绩论英雄,方能激励官员们积极进取,务实做事,真正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他条理清晰地列举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详细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涵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定期对官员的政绩进行严格评估,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靠;对于政绩突出的官员,给予破格提拔的机会,而对于政绩平平或无所作为的官员,则进行相应的降职或淘汰。
皇帝坐在龙椅上,微微颔首,认真聆听着墨轩的陈述,眼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部分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旧制度的弊端,期待此次改革能为官场带来新的活力与气象。
然而,顾辰却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满。自从在宫廷宴会上见到苏婉与墨轩亲密无间后,他对墨轩便心生偏见,此刻见墨轩提出改革方案,便不假思索地决定予以反对,试图借此打压墨轩。
顾辰跨步而出,双手抱拳,语气强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墨大人的方案太过激进,实难苟同。资历在官员升迁中至关重要,不可忽视。为官之道,不仅在于一时的政绩,更需积累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人脉。资历深厚的官员,对朝廷的规章制度、官场运作更为熟悉,处理政务也更为稳妥。若仅以政绩为核心,恐会导致官员们急功近利,只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他言辞尖锐,目光直直地射向墨轩,眼神中充满了挑衅。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大臣们的目光在墨轩和顾辰之间来回流转,不少人暗暗为这场激烈的交锋捏了一把汗。
墨轩并未因顾辰的反对而慌乱,他神色平静,有条不紊地回应道:“顾大人所言虽有一定道理,但时代在变,朝廷的需求也在变。如今国家面临诸多挑战,急需有能力、有魄力的官员挺身而出,解决实际问题。若一味强调资历,那些年轻有为却资历尚浅的人才将难以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这对国家的发展无疑是一大损失。再者,我们所制定的政绩考核体系,并非只看短期成果,而是综合考量官员在较长时间内的工作表现,足以避免急功近利的问题。”
顾辰冷笑一声,反驳道:“墨大人说得轻巧,可这政绩考核的标准如何确定?谁来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只怕到时候会滋生更多的腐败与不公。况且,资历浅的官员往往缺乏足够的历练,骤然委以重任,如何能担当得起?”
墨轩早有准备,他从容不迫地说道:“关于政绩考核标准,臣已详细拟定,各项指标明确具体,可量化可操作。至于考核的公正性,我们将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制衡,确保考核过程透明公正。至于年轻官员,他们虽经验不足,但充满朝气与创新精神,给予他们机会,加以适当的引导与培养,必能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愈发激烈。朝堂上的气氛也愈发紧张,仿佛空气都要被点燃。一些大臣开始小声议论,有的支持墨轩,认为改革势在必行;有的则站在顾辰一边,觉得不应轻易打破传统。
苏婉站在一旁,焦急万分。她深知墨轩的改革方案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也明白顾辰是出于对墨轩的偏见才盲目反对。她心急如焚,却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时机插上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人越争越烈。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渐渐阴沉下来。这场激烈的争论出乎他的意料,他原本希望通过此次讨论,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推动朝廷的发展,却没想到局面陷入了僵持。他轻咳一声,试图打断两人的争论:“二位爱卿,先冷静一下。此次改革事关重大,朕希望你们能以国家大局为重,理性探讨。”
然而,墨轩和顾辰此刻都沉浸在争论之中,谁也不愿轻易让步。顾辰继续大声说道:“陛下,臣坚决反对墨大人的方案。若贸然推行,必将引发官场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墨轩也毫不退缩:“陛下,改革虽有风险,但不改革则国家难以进步。臣相信,只要我们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定能实现官员升迁制度的优化,为国家选拔出更多优秀人才。”
皇帝的脸色愈发难看,他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扶手,怒道:“够了!朝堂之上,岂是你们争吵之地?此事需从长计议,今日暂且到此。”说罢,皇帝起身,拂袖而去。
大臣们见状,纷纷跪地行礼,目送皇帝离开。待皇帝走远,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大臣围拢过来,试图劝解墨轩和顾辰,希望他们不要因为此事伤了和气。
苏婉赶忙走到墨轩身边,关切地问道:“墨轩,你没事吧?别和他置气了,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
墨轩微微摇头,苦笑道:“我没事,只是没想到顾辰会如此固执己见,一味地反对,丝毫不考虑改革的必要性。”
顾辰在一旁听到墨轩的话,冷哼一声,转身便走。他心中对墨轩的恨意又加深了几分,暗暗发誓一定要阻止墨轩的改革方案通过。
回到府邸,墨轩坐在书房中,久久无法释怀。他深知改革之路艰难险阻,但没想到会遇到顾辰这样强劲的对手。他反复思索着顾辰提出的观点,试图找到一个既能回应质疑,又能推动改革的办法。
与此同时,顾辰也在自己的书房中踱步沉思。他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反对还不足以阻止改革方案,必须想办法拉拢更多的大臣支持自己。于是,他开始盘算着如何联络那些对改革持保守态度的大臣,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墨轩。
接下来的几日,朝堂之下暗流涌动。顾辰频繁地与一些大臣私下会面,宴请他们,在席间大谈资历对官员升迁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他言辞恳切,态度诚恳,成功地拉拢了一部分大臣加入他的阵营。
而墨轩也没有闲着,他积极地与支持改革的大臣们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他深入分析了顾辰提出的问题,对政绩考核标准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整,增加了一些关于防止官员急功近利的条款,同时加强了对考核过程的监督机制。
苏婉看着两人为了各自的立场忙碌奔波,心中十分忧虑。她担心这场争斗会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两人的关系,更会对朝廷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于是,她决定找个机会,分别与墨轩和顾辰谈谈,希望能够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苏婉首先找到了墨轩,在一个宁静的午后,两人漫步在花园中。苏婉轻声说道:“墨轩,我知道你一心为了国家好,改革方案也是深思熟虑的。但顾辰那边,能不能试着缓和一下关系?毕竟大家都是为了朝廷,没必要闹得这么僵。”
墨轩停下脚步,看着苏婉,无奈地说道:“我也不想与他针锋相对,可他完全是出于偏见反对改革,根本不考虑改革对国家的重要性。我不能因为要缓和关系就放弃自己的主张。”
苏婉轻轻握住墨轩的手,说道:“我明白你的坚持,只是希望你能换一种方式。或许可以找个机会,心平气和地与他坐下来谈谈,消除彼此的误解。”
墨轩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我会找个机会试试。但他对我的敌意很深,不知道能不能谈得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