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是谁不应该(1/2)
谁能够想到啊!老叔这才刚刚离世仅仅三天而已,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就发生了——老婶居然要改嫁给郜连山啦!而促成这段姻缘的媒人,竟然是那个曾经将老章头坟墓铲平的人,这个人便是张连树。
这天,张连树来到我们家里询问我的母亲:“按照习俗,在逝者下葬后的第三天圆坟之后,如果遗孀想要改嫁,这样做是否合适呢?”
母亲听到这番话的时候,心里顿时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儿。毕竟这种事情实在让人难以启齿去评价,虽说老婶这么快就要改嫁确实显得过于仓促和急切,但在如今这个倡导新社会、新风尚的时代背景下,咱们家哪有什么权力去横加干涉人家的个人选择呀!
所以母亲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回应道:“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然而实际上,母亲的心里肯定憋着一股子闷气呢。等到老婶正式过门的那一天,母亲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直接找上了门去。
一见到老婶,母亲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妹子啊,说实话,咱这家真没啥值得让你留恋的地方。不过嘛,我得提醒你一句,咱家的那些个东西,你可别带太多走喽!”
说完,母亲二话不说,上前就开始“抢夺”起东西来。经过一番努力,母亲成功地夺回了一个条桌,还有老章头生前用过的一个大大的坛子以及其他一些物品。
话说这老婶,一生孤苦伶仃,膝下无儿无女。那些个被收拾起来准备带走的物件儿,一旦到了郜家,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人家的东西啦。母亲这般往回收拾,多多少少倒是有些道理在里头。不过呢,关键还得瞧老婶自个儿心里头是咋想的、啥态度。
记得那天,我也跟着一块儿去了。瞅见母亲正忙活着收拾那些个所谓的古董,我赶忙凑上前去劝道:“妈,咱要这些玩意儿干啥?没啥大用处啊!”
可母亲哪听得进去哟,依旧自顾自地继续收拾着。再瞧瞧一旁站着的队长水长林和会计徐木匠,那俩人就像木头桩子似的杵在那儿,面无表情,从头到尾愣是一句话都不说。
老婶事后丝毫没有生气的迹象,甚至那喜悦之情都快溢出来了。她刚刚嫁到郜家没几天,就迫不及待地跑来我们家串门了。
一进门,她便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滔滔不绝地夸赞起郜连山来。她说郜连山对她可好了,不仅帮她抱柴火、烧火做饭,而且还会主动承担各种家务活儿。
母亲静静地坐在一旁,面带微笑地听着老婶的讲述。尽管心里或许有些不是滋味,但也不好打断老婶的兴致。
就在这时,我的老弟却不知何时悄悄地摸了进来。只见他蹑手蹑脚地走到老婶身后,趁着老婶不注意,慢慢伸手将老婶坐着的凳子抽走了。
老婶原本正说得兴起,站起身来想稍作歇息一下,然后再继续坐下聊天。然而,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她再次准备落座时,凳子竟然不见了踪影!猝不及防之下,老婶一下子失去平衡,“扑通”一声重重地坐到了地上。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我那一向自以为聪明的老弟竟然没有占到丝毫便宜!时间匆匆而过,短短两个月之后,他便迎来了应有的“报应”。
不过呢,请大家别误会,这里所说的“惩罚”呀,其实也只是我们之间的一种调侃式的说辞罢了。毕竟血浓于水嘛,兄弟之间偶尔开开玩笑、互相打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啦。
回头聊聊正话,重要的说三遍。想当年,那时候的供销社可是农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存在。它的核心业务主要集中在供应方面,而其服务的对象正是广大辛勤劳作的农民朋友们。
一般来说,每个乡镇都会设立一个门市部,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的百货商店。
这里面所经营的物品那可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用品,从锅碗瓢盆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再到各种文具纸张等等;同时还包括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和工具,比如化肥农药、农具器械等。
不过要注意,像粮食、肉类和蔬菜这类生鲜食品通常不在它们的经营范围之内。
除此之外,在销部相对较小,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本上常见的商品都能在这里找到,只是像自行车、缝纫机这样比较大型且昂贵的物件可能就没有啦。
再来看看人员配置吧,一个供销部里大概有四个人。其中会有一名经理负责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另外还有一名专门负责现金收付的现金员,剩下的两个人则担任营业员,负责销售和顾客接待等具体事务。
相比之下,中心社的门市部就要大一些了,经理可能会有一到两名,分别承担不同的管理职责。此外,还会设有一个专门管账的现金员来处理账务相关事宜,同时在营业室内还会有另一名专门收取现金的现金员。
至于营业员嘛,则多达十几个,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不仅如此,中心社还有一个负责采购货物的采购员,确保货品能够及时补充和更新。当然啦,像更夫这种负责夜间安全巡逻的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中心社还设有两到三名主任来统筹全局工作,再有一名会计负责财务核算,一名现金员负责资金管理,一名统计员负责数据统计分析,甚至连司机都有两名,以保证货物运输的顺利进行。
最后,别忘了还有一位做饭师傅给大家准备美味可口的饭菜,以及几名锅炉工和其他一些闲杂人员,他们也都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共同维持着整个供销社系统的正常运转。
每个乡镇供销社犹如一座坚固的堡垒,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屹立于当地商业领域之中。它们需独自承担盈利与亏损的责任,宛如在商海中奋勇前行的船只。这些供销社的总资产通常高达几十万之多,彰显着其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雄厚实力。
在这里工作的员工们,收入水平虽不算高,但也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他们每月的工资最少也有三十元,而那些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员工则能拿到四五十元的高薪。
此外,如果因工作需要外出公干,差旅费可以按照实际花销如实报销。至于日常饮食方面,每人每天还会得到六角钱的餐补。不过,如果消费超出这个标准,就得自行负担多出的部分了。
值得一提的是,供销社对于员工的医疗保障十分完善。无论是因病住院治疗,还是前往门诊就医,只要持有卖方开具的正规收据,所有的医药费用均可全额报销。
曾经就有这样一件事:安国供销社有一名职工不幸身患重病,不得不远赴天津接受医治。这次治疗总共花费了两千多元,然而供销社毫无二话地将这笔巨额费用全部予以报销。
父亲作为单位的领导,就去天津医院看望过这名职工,并且顺便去了一次北京,在天安门前留下了一张照片,手里捧着一本毛主席语录。最后这名职工熬上了一把手的职位。
可以想象,如果这名职工不是在供销社工作,而是身处其他任何一家单位,恐怕早已因为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医疗费用而失去生命。正因为如此,那个时期的供销社成为了众人艳羡不已的国营企业单位。
想当年,当我有幸加入供销社后不久,公社中学竟然主动向我伸出橄榄枝,邀请我前去担任语文教师一职。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抉择,我着实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最终,权衡再三之后,我还是决定留在供销社继续发展。谁曾料到,短短十年过后,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改革的浪潮汹涌而来,我竟遭遇下岗失业的困境。直到此时,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的那个选择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唉!真可谓是时运不济,命运弄人啊!
在那个属于人民公社的年代里,每一个公社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社值工业。这些社值工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各种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也成为了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每个公社通常会划分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相关产业的建设。同时,还配备有运输货物的马车等交通工具,以满足日常工作所需。
有些公社甚至还有传统的手工油坊,可以榨取食用油;铁匠铺则能够打造各类铁质农具和生活用品;而柴油发电机房则保障了电力供应,使得一些小型加工设备得以正常运转;此外,还有必不可少的卫生所,为社员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当我二十二岁还是单身贵族时,每月那微薄的三十元工资,总是被我挥霍得一干二净。记得有那么一次,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安北的旅程。到了那儿以后,我的日子过得可谓是逍遥自在,每日必下两次馆子。
每餐都要点上三四个菜,并且绝不重样,从这家饭店辗转到那家饭店,几乎将整个安北城里大大小小的饭店都品尝了个遍。就这样毫无节制地吃喝玩乐着,一直到把兜里仅有的五十元钱全部花光用尽后,我这才意犹未尽地开始返程回家。
想当年啊,那些饭店里的炒菜价格可真是便宜实惠呢!一般来说,一份普通的炒菜不会超过一元钱。最便宜的甚至只要三四毛钱就能拿下。
像那道颇受欢迎的锅包肉也不过才卖一元两角一盘而已。当然啦,要说贵一点的菜品嘛,那就得数红焖鱼了,它要卖到两块五毛钱一份呢,但说实话,其味道也并不怎么样出色。
倒是有一家包子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家做的包子那叫一个绝!全都是满满的肉馅儿填充其中,不仅价格亲民公道,关键是味道还特别鲜美可口,让人一吃就忘不了。
那宁静祥和的敬老院,是一排长长的房屋,有管理员炊事员和护工,南北各有一铺大通炕,炕上都有间壁墙隔着一个个单炕,每隔一段距离还有灶洞可以生火取暖。
老朱头就在这里生活,但是后来他不幸患上了一场重病。当我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关切之情。于是,在一次偶然路过敬老院时,我决定前去探望这位饱受病痛折磨的老者。
走进老朱头的房间,只见他面容憔悴,眉头紧蹙,双手不停地揉按着自己的头部。原来,他的头疼得异常厉害,他说有千万只蚂蚁在啃噬着他的大脑。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本就虚弱的老朱头实在难以承受这般痛苦,竟一门心思地嚷嚷着要上吊自尽,以求解脱这无尽的折磨。
看着眼前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如此落魄,我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而就在这时,老朱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终于向我吐露了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
原来,他竟然曾是某个帮派中的三当家!想当年,他亲手击毙了大当家和二当家,并成功解散了整个队伍,正因如此,他立下了大功一件,所以并未受到人民政府的追究。不仅如此,他还指认出了臭名昭着的范大麻子,使得正义得以伸张,这份功绩可谓是功大于过。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老朱头,无论怎样四处求医问药都始终不见成效。日复一日的病痛将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简直是生不如死。无奈之下,敬老院只好请来两位据说颇有神通的巫医为其诊治。经过一番神秘的仪式和治疗后,老朱头的病情总算稍有好转,但巫医却也只能许诺给他两年的阳寿而已。也就是说,无论如何,他最终都难逃一死……
话说那一日,周门生与吴成林一同前来为那老朱头治病。二人面色凝重,目光交汇间似有深意。待到老朱头见着他们这般模样,心中不禁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只听周门生压低声音说道:“老朱啊,我们方才瞧出些端倪,怕是阴间的二当家亲自出马,要来索取您的性命啦!”此言一出,如晴天霹雳般炸响在老朱头耳畔,惊得他脸色煞白,浑身颤抖不已。
吴成林紧接着补充道:“不过呢,也并非全无办法。听闻只要送上足够多的纸钱,或许能从阎王爷那里买下暂时的阳寿。”老朱头闻言,犹如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忙不迭地点头应承下来。
说干就干,老朱头急匆匆地备下大量的黄纸冥币,然后在院子里燃起熊熊大火,将那些纸钱统统投入火中焚烧。看着跳跃的火苗逐渐吞噬着纸钱,老朱头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这一举动真能换来自己短暂的安宁。
而当一切结束后,老朱头对周门生和吴成林的话已是深信不疑。毕竟,这周门生平日里便以神机妙算着称,此次所言更是分毫不差,怎能不让人折服?此刻的老朱头,早已对他俩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话说当年,那绺子还未解散之时,老朱头心中对于大当家可谓是恨意滔天、咬牙切齿!这股怨恨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怎么也扑不灭。而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老朱头苦苦寻觅着能够将大当家置于死地的良机。
皇天不负有心人呐!终于有一天,让他给逮到了这么个绝好的机会。那天,他们兄弟三人需要依次穿过一条前后皆有出口的山洞。由于地形特殊,手底下的兄弟们都没能跟上来。于是乎,这山洞之中便只剩下了他们三个人。
只见大当家昂首挺胸地走在了最前头,老朱头则心怀鬼胎地落在最后面。他那双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大当家的背影,手中紧握着那把冰冷的手枪,食指已经悄悄地搭在了扳机之上,只待寻到最佳时机扣动扳机,送大当家归西。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按照老朱头预想的那样发展。那个平日里文弱不堪的二当家,此刻竟走起路来一歪一斜的,仿佛随时都会摔倒在地。这般状况着实让老朱头有些始料未及,因为二当家那摇摇晃晃的身形恰好挡住了他瞄准大当家的视线。如此一来,就算老朱头发射子弹,也无法保证能一击毙命地干掉大当家。
毕竟若是稍有偏差,打中的可就是无辜的二当家啦!想到这里,老朱头只得暂且按捺住心头的杀意,静待更好的出手时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如果大当家的能够绝地反击,那么最终的结果恐怕还真是难以预料啊!形势紧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恐怕大当家的心中也觉察了。
在如此危急的情形下,老朱头深知不能再有丝毫犹豫和迟疑,于是心一横、牙一咬,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只见他猛地举起手中的枪械,毫不犹豫地连续扣动扳机。
“砰砰砰……”几声清脆而又刺耳的枪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原本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氛围。那子弹如同闪电一般疾驰而出,瞬间击中了前方的两个人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