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红花案(十八)(1/2)
会议室的白板被各类照片和红色标记覆盖,雷辰的袖口蹭到了未干的墨迹也浑然不觉。
他屈指敲了敲投影幕布,泛着蓝光的电子地图上顿时浮起细密的涟漪。
“秋楠、刘瑾的社会关系网已经筛查到第四层。”他的声音带着连轴转七十二小时特有的沙哑,激光笔在两人照片外围划出同心圆,“但到目前为止,暂未发现其参与犯罪的证据,余下的是否还有其他成员暂时尚不明朗。”
红点突然熄灭在江畔物流园的坐标上,像被掐灭的烟头。
韩俊山摩挲着保温杯上的警徽浮雕,不锈钢杯壁映出他眉间的沟壑。角落里突然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李睿正在笔记本上快速勾画着什么,铅笔芯在“瓦格纳”三个字下划出深深的刻痕。
“也就是说,现在能确定的就这些?”技术科的小陈举起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名单,A4纸上十二个名字像散落的棋子。
雷辰刚要点头,忽然看见李睿合上笔记本的力度比平时重了三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李睿起身时带起的风掀开了笔记本,某页上潦草地画着颇为立体的侧脸速写。激光束突然刺破投影的蓝雾,在“中俄混血”与“俄国米格航空器集团”之间织出血色蛛网,“这些人的俄国背景,是不是太整齐了些?”
议论声像受惊的蜂群在会议室炸开。韩俊山用保温杯底叩了叩桌面,沉闷的声响让空气骤然凝滞。
“这是我们从艾琳的住处搜到的武器。”李睿切换ppt的动作带着狙击手扣扳机般的精准,满屏俄制武器的特写让雷辰倒抽冷气——
AK-74的枪托上还粘着西伯利亚的冻土,某支马卡洛夫的击锤簧明显是用蒙古产的劣质钢材替换过。
“几乎清一色,全都是俄制武器。”李睿继续说道,“这些武器均有较大程度的磨损,而他们的来源,应当来自……”
“东北边境。”雷辰脱口而出的瞬间,看见李睿眼底掠过赞赏的微光。这种常年追查走私案养成的直觉,让他仿佛能闻到枪油里混杂的黑龙江水汽。
韩俊山点了点头,“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所以你是打算从谁入手呢?”
“他!”
当激光点锁定“王清”二字时,投影仪风扇的嗡鸣突然变得刺耳。
雷辰的太阳穴突突直跳,“理由呢?”
“据杜海涛交代,王清在南坪冲关杀人时,因为‘表现太不勇敢’而被基洛夫被开除,还差点成了枪下之鬼,最后张俊看在他是跟自己一同长大的表侄儿才免了一难,”李睿解释道,“张俊饶他不死的条件很苛刻:永远闭紧嘴巴,否则全家一个不留!”
雷辰接话道:“你的意思是,利用王清没有参与‘9·1’案,思想松懈,将他快速拿下?”
李睿点了点头,“就是要打他个措手不及!”
“很好!”韩俊山站起身来,“这个方案我觉得可行,先打掉他几个外围成员,然后再逐步突破,直到将张俊抓捕归案!”
他环视会议室:“各位,这是我们离张俊最近的一次。成败在此一举,务必万无一失。”
会议结束时,韩俊山看了眼手表:1点58分。
散会后李睿在走廊尽头被温柔截住时,指尖还残留着激光笔的余温。女警胸前的银色十字架在顶灯下晃了晃,让他想起三小时前法医室冷柜的金属把手。某种混合着消毒水与伏特加的气味突然漫上喉头——那是十年前凯悦酒店旋转门涌出的暖风里裹胁的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