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16章 给勋贵和宗室们找点事干〔上〕

第16章 给勋贵和宗室们找点事干〔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成校园受气包?看我推演成神! 穿书变强,你说反派全到现实了? 鹰酱:建国初期,你家六代机升空了? 闫解放在四合院的时光 开局被欺辱,我觉醒系统杀穿高武 给点面子,我曾经是兵王啊! 长相思:折柳祭 四合院:开局送易不群进监狱 四合院:毁灭岛国,小马拉大车 四合院:重生六零,我打猎致富

锦衣卫特制的牢房中,洪武大帝朱元璋和凉国公尽皆沉默不语,饱经沧桑的眸子中充斥着浓浓的错愕和迟疑。

尽管刚刚曹爽的言论听上去有些荒诞,但对于他们这些统治阶层而言,却是心有所感。

事实上,早在前宋的时候,有关于海上贸易的记载便屡见不鲜,尤其是随着蒙古帝国近乎于疯狂的西征,亚欧大陆双方之间本是断断续续的联系又被重新恢复。

回首大明朝的开国历程,形形色色的西洋人,波斯人,色目人简直随处可见。

蒙元统治者也对这些

"样貌怪异

"的番邦人士委以重任,甚至将国家的财政大权交到这些人的手上。

故此,至少对于洪武大帝朱元璋而言,他内心十分清楚海上贸易存在的巨大利润。

但他的大明不比前元,如若朝廷贸然开放海禁,只怕那些本质淳朴的农户们也会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被海上贸易巨大的利润所吸引,继而影响到大明的国本。

开放海禁,实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深吸了一口气,朱元璋默默眯起了眼睛,等待着隔壁的曹爽给出答案。

...

...

"先生有所不知。

"

"正是因为海上贸易牵扯到的利益过于巨大,父皇才不得不谨而慎行。

"

"朝中有些大臣,关于禁海的态度,可是比父皇还要坚决呐。

"

一声苦笑过后,燕王朱棣缓缓道出了一则在朝野中

"心照不宣

"的秘辛,表情很是苦涩。

今时不同往日。

如今的大明既不像前宋有强敌从旁虎视眈眈,只能寄希望于海上贸易维持国家的运转;又不像前元统治者,压根不在乎中原山河。

国情实在不同呐。

闻言,表情深邃的曹爽罕见的没有予以反驳,而是默默整理了一番思路后轻声道:

"燕王的意思是,担心地方上的士绅们?

"

约莫从宋末开始,地方上土地兼并的问题便日益严重,尤其是随着蒙元统治者入主中原,并在地方上推行

"包税制

"之后,这些在地方上享有大量土地的士绅们便愈发肆无忌惮。

元末以来,天下大乱,各地百姓均是不同程度的遭受到了战火的袭扰,但这些在地方上掌握大量土地的士绅们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反而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朝的士绅。

而这些掌握了大量土地的士绅不仅成为了明朝维系地方稳定的

"根基

",也成为了反对朝廷海禁的中坚力量。

毕竟海上贸易赚的钱越多,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便愈发不值钱。

说白了,有关于海禁与否,就是一场既得利益者与新兴势力的争锋。

而朱元璋作为大明的统治者,在考虑到社会稳定等因素以及海上贸易潜藏的诸多隐患之后,最终选择了

"偏袒

"大明的士绅。

"先生说的是。

"

"父皇自开国以来,便不断清查土地兼并,并以雷霆手段彻查贪腐等问题,希望借此削弱这些士绅们的地位。

"

"但奈何这些士绅在地方上传承数百年不止,朝廷也不得不妥协呐。

"

"或许在未来的有朝一日,我大明便可正式放开海禁。

"

许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国家大事,燕王朱棣显得十分凝重,全然没有了昨日的混不吝,而其掷地有声的言论也令隔壁的洪武大帝朱元璋连连颔首,面露满意之色。

这个老四,不声不响的,倒是有点令他刮目相看了,居然能体会到他的难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 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 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 千门36天局 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