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船(1/2)
第111章 船
刘道规分了五千缗给刘钟,让他先在合乡修一座坞堡,东边的几座坞堡以后再说。
兰陵与琅琊一水之隔,距离比氶城到彭城、下邳还近。
两三天,刘穆之那边就有了回复,他对出海捕鱼竟然也有兴趣,愿意参与进来,一同出海捕鱼,用他信中的话来说,是“缓百姓之饥”。
刘道规大喜过望,这等于是将兰陵和琅琊实现了利益捆绑。
琅琊是大郡,土地比兰陵更肥沃,滋养出了王、诸葛、徐、支、云、费、禹、颜等一众士族豪强,连晋元帝司马睿也是从琅琊郡起家,被士族们抬着南下建康,重续晋朝。
刘穆之虽是主簿,但极得江敳赏识,郡内大小事都经他手。
今后也算多了一个可靠盟友。
春耕结束,刘道规带着借来钱立即返回广陵。
本以为一万缗够多了,岂料到市面上一打听,随便一艘四五百斛漕船就要六七百缗,这种船在海上宛如一片落叶,一个风浪就没了。
最合适出海的是楼船,越大越好,但一艘就要五六万缗,有钱也买不到,都是士族门阀的玩物。
找到高珣商议,谁知他连连摇头。
“道则不知行情,海船并非河船,楼船也不一定适合出海,一万缗我能买十艘八百斛以上的海船。”
“十艘八百斛”刘道规两眼一亮。
果然专业的事还要找专业的人,自己一个外行去船市瞎撞,自然被当成冤大头。
十艘八百斛的船差不多够用了。
高珣道:“为掩人耳目,最好到会稽购买,那边海船多且便宜。”
会稽是江东第一大海港,士族门阀多如牛毛,普通百姓活不下去,只能下海为生,反而促进了航海的发展。
不过这一来一去时间太长了,而且从士族手上购买船只,必定会被有心人注意,反而广陵没有这么多的顾忌,南来北往的商贾极多,以后出了事上面要查,也不是那么容易能查出来的。
“就在广陵分散买入,最好不要牵扯到我,也不牵扯到你高家。”
刘道规考虑更多的是安全。
如果拿下盐渎的财货,也不在乎这些小钱。
“此事易尔,我从高家调些可靠之人过来,船到手之后,再去沿海晃一圈,在海上交割,买些漆料涂抹一番,我的人走,你的人分批返回广陵即可。”
高珣办事一向细致入微,能想到的都想到了。
“好!”刘道规直接拍板,将装满了钱和金银的两艘漕船交给他。
当天傍晚,就有一艘海船停在江津。
除了桅杆高一些,帆大一些,吃水深一些,刘道规这个外行看不出与漕船有多少区别。
不过仔细观察,还是能看出一些不一样,河道里面的船用的都是木锚或者石碇,这些海船用的都是沉重的铁锚。
看到这又黑又粗的大家伙,刘道规知道自己的钱没白。
北人乘马,南人操舟。
晋室衣冠南渡,退守江左,造船业取得的长足发展,江左水军冠绝天下,桓温北伐都是水陆并进。
十几个生面孔的高家子弟解开缆绳,调整帆向,顺着江水缓缓东去,缓缓消失在暮色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