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回 姬囏继位日食再旦(2/2)
懿王同时下令立即举行日月星辰各类大型祭祀典礼,以安人心。
毛公郑派人飞马来报,华山之顶,天再旦全景最为清楚。
当天晚上,内藏史狸猫求见懿王,懿王在路内宫接见狸猫。狸猫说道:“陛下,天再旦不必惊慌,这是自然现象,据有关天文记载,这是第四次日食现象,甲骨文记载说,公元前1166年,天空中出现日食月现象,【己未时夕阳向庚申时月食。】这是殷商祖甲帝在位时第三次发生的日食天文现象记录,前两次是在殷商祖甲帝登基的那一年公元前1189年,后在公元前1181年,现在,日全食现象正好又在陛下开元之时出现,这和商帝祖甲登基的那一年是一样,这种现象既然发生过,就说明这是自然显现,尽管现在说不明白,也许以后人会搞明白的,陛下放心。”
“虽说如此,可时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也说不清楚,还是小心的好。”懿王说道。懿王是个很迷信的人,他的性格和他父王,先祖穆王唯物论完全不同。他认为任何自然显现的发生,必定有他一定的道理,也许就是反常的事物,表明反常的事情就要发生,他认为他的依据也是唯物论的一种,不是迷信,就像先祖昭王白夫人说的一样,反常的气象,天体现象的出现,必定会带来反常的事物事件发生,天体都发生不寻常的变化,预警,你还不去准备预案吗?“豫则立,不豫则废”,六月天飞雪,一定会有大的灾难,天体气象发生不寻常的现象就是这么告诉人们的,这是白夫人的天体天文气象学说。至于懿王到底在想些什么不正常的反常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天晚上,还有一人非常忙碌,就是大祝申,大祝申要送辟方乡公一个大礼包,就是日月星龙袍。
大祝申,人不知鬼不觉的深夜造访辟方府邸,让辟方大吃一惊,辟方忙问:“大祝有何要事,连夜赶来?”
“乡公,恭喜乡公,贺喜乡公,在下要送一个大礼包给乡公,还望乡公笑纳。”大祝申说道。
“什么情况?”辟方问。
“乡公没有看到今天早上天再旦的日全食吗?”大祝申问。
“看了,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又不是第一次,商朝不是也有过,我先祖古公亶父时期不是也有记录,这是天文现象,不足为奇。”辟方说道。
“差矣,差矣,可懿王不信这个天文自然现象,他认为任何自然反常现象都是出自有因,有什么因呢?乡公说了算,请乡公明示,在下明天就要祈祷上天,告诉陛下结果,所以在下就深夜赶来请示,以便明天借天说话。这也是上天的意思,月亮神嫦娥的功劳。”大祝申说道。
“什么意思?”辟方装糊涂的问。
“乡公,你看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这朝霞,乃朝见朝贡之事,朝出自东方,可就在天子朝见的时候,朝霞万丈之时,上天月亮女神突然吞没了太阳,然后天再旦,太阳就是天子,谁能吞没天子呢?月亮出来遮住了太阳的光芒,当今天下,能够遮住太阳光芒的就是辟方之月,大人是能够吞没天子的唯一之人,这也是天象表明如此,天再旦辟方,大人说是不是?。”大祝申说道。
“意思我明白了,关键是如何让天再旦?改天换日?”辟方说道。
“这事,只要大人发话,明天早上,在下就向陛下回报上天,天再旦的不祥之兆,然后建议陛下迁都,让出镐京丰京两都,在建新都之后,这个老都就是大人的了,等待适当时期,镐京由大人恢复成朝廷京都,大人看意下如何?”大祝申神秘说道。
“这事要办的漂亮,不得走漏一点风声,可这事不是你一人说了算,还有大史,卜筮两人,陛下怎会听你一面之词?”辟方说道。
“卜筮曶舀(huyao)比较好办,他刚接任他父亲曶宄(gui)卜事的职务,还没有正式任命为大卜职位,他也害怕我在陛下面前多嘴,他的大卜之位就泡汤了,何况曶舀卜事是个贪小之人,和他父亲宄伯一样,人送他为‘宄’,宄者,奸邪乱为之人,外为盗,内为宄,也是形容对干卜筮这一行的奸行的蔑称。只要我暗示他,迁都期间,所有卜筮让他一人独揽,他有利可图,他怎会不明白既得利益,唾手可得,他也是人,不是真神仙,装神弄鬼罢了,业内人士,谁不知道谁?那个太史史录,快老得走不动了,快退休了,要换人了,到时在下给点迷糊药吃吃,让陛下真的认为他老了,当然还要给王上先灌输概念,先入为主,让他心里形成潜意识,别人就很难改变信仰了。”大祝申申候说道。
“申候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比你父亲还要精明强干,你儿子也很强干。”辟方暗示道。
“谢大人栽培,大人准备拟定下步计划吧,在下还要准备拟定好明天的‘上天旨意’,在下告退。”申候退出,消失在黑夜里。
第二天早晨,大祝申来到路内宫,向懿王回报自己昨天的不详预兆,他对懿王说道:“陛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天官一向的基本原则,天再旦,这是日月交食,这是不详之兆,日月参辰,日月经天,变则用迁,这是自古之道,前商七迁,我周三迁,古公亶父迁周原,文王迁丰都,武王迁镐京,一百年下来,陛下现在也要用迁为妙,这是上天的预兆,天再旦,表明这里的天子光芒已经被月亮遮挡住了,陛下要迁到一个可以光芒万丈的地方,所以臣,一早前来禀报陛下,不敢拖延。”大祝申是在用心里暗示法,来个先入为主,后面不管别人怎么说好,这个不详之兆的阴影已经布下,挥之不去,何况懿王很相信迷信,很相信天象学说。
懿王问道:“爱卿觉得何处可以光芒万丈,普照天下?”
“臣,不敢一人断言,还是请陛下征求三公六卿,还有太史、卜筮等重臣决策,臣不敢一家之词。”大祝申故弄玄虚,其实他早就想好了,为了避嫌,为了让懿王更相信他,他故作推诿,他也知道懿王必定会追问。
“依照爱卿之见,哪里是个得光得风得水宝地?但说无妨。”懿王说道。
“臣认为,这种迁都大事,得先占卜,后决定,臣还认为,需要先祖保佑,就得迁到故都上,重建家园,这也是先祖的怪罪大不敬的结果,还是用故都遗址为好。”大祝申说道。
“故都遗址,先祖古公亶父用岐阳,先祖后稷弃,始封邰,先祖公刘从邰地迁到北豳,然后迁到南豳,再然后迁到岐山岐阳,最后到了丰、镐两都,风水轮流转,哪现在朕是不是要迁到邰地呢?”懿王自说道。
“陛下圣明,先祖母有邰氏姜源的太庙就在邰地,如果避开先祖母的太庙,东移开三十里,那里的风水最好,渭水之北,黄河之西,华山之临,毕原王陵之边再离开三十里,这个地方建都,最为合适,这里是风水宝地,阳光雨露,祖上的王陵之地,肯定是得风得水之地无可质疑。”大祝申搬出懿王先祖的风水宝地来暗示懿王,谁人敢说这个地方不好?就连懿王也不敢说,何况别人!说这个地方有问题,就是大不敬大不孝之罪,就有灭九族可能。
大祝申对此地为何如此了解?
说来笑话,这个地方,在前朝大商时期,这是骊山戎的根据地,也就是西申国的前身,所以,大祝申对自己的祖先之地还是很了解的,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不会出现差错,确保进言准确无误,直抓懿王心里,还确保别人不敢反对,反对就是灭族之罪。申候也是想借机发展祖地,让自己的祖地变成王城,也对算得起先祖。不过申候也没有乱说,他说的地方确实是个风水宝地,咸阳之境,与长安,西安形成王城三角板块王家地气。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