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回 五世而迁附庸聚生(2/2)
这样一来,原来方百里的公爵诸侯,少则侵占公有土地超出三百方里耕地面积,伯爵多占的两百方里的土地,子爵多占的一百方里的土地,现在根据小宗的人数来分割成七块,五块,三块小的食邑地域附庸国,大宗自己还是原来封地的百里方国,七十里方国,五十里方国,面积没有小,只不过,多开垦的多于原封地的土地没了,变成小宗的生存之地。这也好,反正大宗还是可以管小宗的,这是王上说的。
大宗他们哪里知道,时间一长,小宗根本不理大宗,既是小宗服管,也是名义上的,利益上,小宗不服管,王上也说了,五世内服从,五服外因迁而亲情尽,无服。何况现在已近十代了,马快又要分析分家了。
小宗不理大宗,不要紧,不服可以动武力征服。大宗是这么想的,同宗同亲相残事件,几代后必然发生。社会矛盾总是每时每刻存在的,不是这个矛盾,就是哪个矛盾,作为执政者,也只能手痛医手,脚痛医脚。
这个办法很好,用自己人解决自己问题,政策很快落实到位,半年之后,周王朝多出五六千食邑主。厉王向平均地权迈出了坚实的第二步。
平均地权,迈出第三歩,解决人多地少问题,如果一个小的诸侯国方圆五十里,人口超过十五万人口,他的土地就很难够农夫分配,两百年的人口增长速度,虽然不算快,但人口增长一倍还是有的,哪些本分的小国,没有开垦侵占公共土地,这样他们就很难按照百亩耕地平均地权了,这些老实头,厉王也不能让其委屈,一碗水端平,厉王要实现的是人人平均地权,天下统一标准。于是厉王决定对其追加耕地面积,增加这些老实头本分的小国的食邑主,按照其现有农夫,包括余夫在内的土地,直到土地够分配为止。
这事,凡响非凡,让天下诸侯刮目相看,终于明白厉王真正的执政纲领的目标所在,不是和诸侯君过不去,而是为了心中的哪个平均地权的梦想。理解万岁,厉王笑了。
司徒屰黌(黉hong),成了毕公非议头朝下走路的人,倒行逆施的人,黌同黉,黉宫校舍之意,毕公说,黉门都是培养逆势盗名之人的场所。黉宫门,就此流行。洪荒年代黄帝门之意。
改革革典,总会得罪一批人,总会让部分阶级利益受到伤害,这是难免的事情,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就看这改革革典是不是有益于大多数人,才有公平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生态原则进化,就是历史正确的发展方向。
卫国使吏来报,卫顷侯病危。
厉王二十一年,卫顷侯薨毙,太宰荣伯派太宰第四秘书处处长宰夫下大夫前去吊唁。对于卫候顷的历史评价,也许有很多误会,认为卫候顷行贿夷王而受封侯爵,这是有人诋毁卫候顷,因为没有任何史实可以证明卫顷侯行贿,也没有人可以花钱买到侯爵这个爵位,可以肯定。如果你能买到,不防也买个爵位做做。
卫顷候子釐侯继位。这是卫国第二位侯爵。
厉王二十二年,陈国公幽公薨毙,太宰荣夷公派太宰秘书第一秘书处处长宰夫前去吊唁。
对于陈幽公,历史也有争议,为何叫幽公呢?历史上叫幽公,哀公,都是被杀,被弑之君的谥号,可是历史没有发现记载这个史实材料,而且,陈国世系的年表也不太符合人的生老病死的正常规律,所以很多人怀疑陈国瞒报史实。从陈相公篡位开始乱了体系。
陈幽公之子陈孝继位,是为陈釐公。
改革进行中。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