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西周王朝 > 第二百五十六回 张仲防楚秦仲殉国

第二百五十六回 张仲防楚秦仲殉国(2/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APP 最校长 打酱油在仙武世界 秋叶原拓荒史 爬上叶尖 亡唐之魏博镇 神级全能高手 太极皇座 元气少年 情感之门

宣王得到捷报,大赏秦其,犬丘既定归属秦国,升秦其为中大夫子爵,永守西陲。宣王又封在这次战役中立了大功的秦仲次子赢康在夏阳梁山建立梁国,为男爵国君,来弥补大骆长房赵成一支之国被犬戎灭国之祸的后继无人的绝决祀,也就是祭祀老申候姐姐家的外孙赵成一支之祀,这也是给申候的面子。

秦其真的当上了中大夫,尽管是站在他的父亲秦仲的身体上,但是,秦国大了,中大夫等于子爵,封地大到七十方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秦子。秦人始祖赢非,成了名副其实的非子,这是秦人的骄傲,赢人的自豪,周人悲哀的前奏。

申候实现了自己的威严,可又一次的犯了错误,为周王朝找了个对手,在他不知不觉中。

犬戎义渠君,这次伤心欲绝,和秦人之间的仇恨,开始结下永远解不开的结,和秦人的战役不会这么截止,这才是开始。犬戎和周王朝的血拼,也才是开始,终有一天,犬戎会让周王朝倒下。这是义渠犬戎殇子的誓言。

周王朝在这次战役中,争回了面子,有效的统治了西部诸侯,这个功劳,宣王还是记在了舅舅申候的名下。舅舅对于周宣王来说,具有救命之恩,具有上位之德,具有捍卫王朝之功。这是何等的功勋,这是何等的地位,如何奖赏舅舅,如何报答舅舅,这成了宣王的心里时时刻刻的关切。

太后申得知兄弟打了胜仗,平定了西部犬戎之乱,这个二十年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太后申开心之下,对儿子宣王说了压在心里已久的话。

“儿呀,你是否记得你的父王对你说过,他当年后悔没有及时灭掉谢国之事?现在该是时候了,你的舅舅申候在南方的采邑就那么一点,你看是不是把谢国封赏给你舅舅,让申国作为南方最大诸侯,和韩国一样,作为方伯统御南方诸侯,实行大国为翰,有申国镇守南方,哀家就放心了。”太后说道。

“母后说得极是,当年父王没有灭掉谢国而后悔,想哪孝王小妾之国,乡人党经费自助的源头,父王后来才明白过来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处置此事,就出事了,现在儿臣来给他算这笔账,让父王在天之灵,也好欣慰,这样,也好还一个舅舅的人情,同时打造南方诸侯的统御城墙,舅舅就受封为南方牧的方伯。”宣王说道。

“那就好,到时让召公虎前去为你舅舅去修建南方伯的伯都,他的召国和谢国是邻国,王上看是否可行?”太后申说道。

“舅舅作为三公太保,召穆公作为右相,级别本身就比太保低一级,这有何不可?何况召国就在谢国边上,灭谢之后,城池必定会遭到战火的焚烧毁坏,让召穆公派召国民工前去修筑申方伯的城池,这也是情理之中,南方方伯之都,南方诸侯都得出力出钱修建。”宣王回道。

太后申会心的笑了。太后申当年就曾经说过:“到时让召公虎为申候修城。”以此来侮辱召公虎的共和霸政的行为。

灭谢之战,宣王还是很谨慎的对待,因为这个涉及到孝王王亲之家,还涉及乡人党的余党,包括谢国的祖先黄帝的祭祀问题,这一切,宣王都得想到。

谢国,地处南阳之北境,北邻召国,南与噩国交界,西与淅川国临边,东邻方国,申候的采邑一角伸进谢国边缘。南申国形成西北东南狭长带,东南占据桐柏山全境,这里原来也是谢国之境,后来让蓼国占据,蓼国参加淮夷反周之乱,被厉王平定之后,蓼国交出古谢国之地,给了申候作为采邑。申候采邑现在已经远超过侯爵封地,如果谢国的封地再赏赐给申候,申候的方伯之地,可达到两倍侯爵之地。确实是南方最大的诸侯国,当然,此时的荆楚的面积还是保持在南方第一的位置。

宣王召司马程伯休商议如何灭谢之事。

程伯休说:“先废置,如不听从,再动武灭掉谢国。”

宣王没有听程伯休的谏言,还是选择武力灭谢,灭谢之战,宣王计划周密,准备就绪之后,大战在即。

大司寇虞伯吹对继续受封方牧很有想法,感叹说:“厉王被逐,源于逆党利用兵源之疾,子弟兵不相残原理,厉王革典废止方牧,又导至西召东周二伯成功霸权共和而治,厉王革典之所以废置方牧,为的是去弊施政,一声喊不到底,中间另有统治方牧,就如殷商周牧文王之害一样,用一方之牧,号召手下几百诸侯反之,文王方牧大戏是否会再次重演?方牧政治体制成为第二个大商帝国被小邦周推翻的政变一个模式,这个模式都是因为一个方牧之弊,方牧一职再次出现,大商帝国的悲惨命运,在大周王朝绝对会重演,因为牧,就是一头狮子,既是手下几百诸侯都是一群羊,也可能推翻王朝。这个方牧体制弊端不变,王朝不会安稳,天下不会平静。”

说得是否有道理?我们再看看这个牧的权力有多大。

八州牧,一个州牧,手下有两百多个大的诸侯国,四方牧,一个方牧,手下就有四百多个诸侯国,韩国作为北方牧,北方四百多个诸侯君都要听他的,如果不听,方牧有征伐大权,杀生大权,可以动兵征伐,如果有私心,就如周文王当年一样,结果会怎么样?周人的成功经验,怎么会让别人借鉴?真实奇怪。厉王深知这个先祖成功经验,所以废止政敝,取消方牧,虽然结果被两个方牧成功驱逐,但是,厉王既然废了,后世之王就不能回头。可是,宣王还是决定再次启用方牧模式,看来这不是明知之举,不是长久之计。也是这个决定,让后世的周王朝到了政由方伯的地步,这个后果,宣王要付全责。这是后话。

也许,宣王另有苦衷,面对支离破碎,天下诸侯不贡不朝的局面,如果不靠大家的力量,不实行方伯管制的话,可能一时两时搞不定这个已经大乱的局面,所以他不得不沿用文王武王之时的政策,实行大邦为翰,大宗为篱的政策,大讲周王朝成立之初封分的初心,让姬姓诸侯,再次团结起来,共同捍卫这个来之不易的王朝江山。

所谓成功经验,在时间空间发生变化时,他就不是经验,而是历史。以史为鉴,就是历史告诉你,这些案例都已经做过了,不要再做。成功,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条件下,特定成功的。变革创新是唯一出路。因为要满足新的条件下,新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还是想起周公旦和姜太公的那段对话核心,“唯亲,必亡国;唯贤,必易主。”尽管鲁国还没亡,齐国还没易主,但是他们说得道理还是有的,人非其职则职废,唯有体制不赘,唯有职责不废,人尽其职,国方兴。也就是制度治国,法治治国,而不是谁亲谁贤可治国。

方牧制度,中间多了一道墙,等于多了一个婆婆,哪有婆婆不来事的,只要婆婆在,你就不能一声喊到底,权力过度下放,垂直体制太深,纵深程度越深,弊端显现越大,扁平化程度不够,就会导至揽权霸权者的滋生,甚至成为霸主,导至王朝走向灭亡。

虞司寇吹伯,真是能吹。

南伯赞成虞司寇的说法。

毛公歆也是这么认为。

韩侯受封北方牧的时候,大家不反对,现在你不要在申候即将成为南方方牧之前说这种理论,申候会怎么想?太后申会怎么想?太后申很懂这个道理,既是宣王能够接受,其他大臣能接受吗?虢文公,蹶国公,太宰弘,召穆公,大史单,司徒山甫,司空扬等等,这帮庸才,如何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能够把支离破碎的王朝整合好,让王朝能够从新复兴,就名垂青史了,至于体制合不合理,能不能长久计,他们没有这个能力管,也没有这个心思管,他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就是沿用文王武王的盛德,感召天下。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们急于管好目前的残局,后面的事情,后面“大贤”来整。

申候受命南方牧,快了,灭谢之战,大军已经压境谢国,驻扎八面,准备围剿。

chapter;

目录
新书推荐: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装傻世子爆改连弩,女帝跪求别灭大乾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大乾第一纨绔 乱世狂龙,从打猎开始杀穿朝堂 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 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 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