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章(1/2)
民间对于那场战争的关注热度还未降温时,刘玄止已经踏上返回边关之路了。在这场全民欢呼的庆典中,他没有在大众面前露过一面,低调的如同这场战争根本无关。在他离开时,仅仅比来时多了一份圣旨。那里面,仅仅三句话:封大汉九王刘玄止为隆威亲王,主陇右道军政,皇子刘畅随行。
------------------------------------------------
立秋已过,可秋意仍是迟迟未到,炙热的空气使得城里的绿意都颇显颓气。只有那渭水河畔,轻柔的河风徐徐吹过,岸旁柳木成荫,能一解酷暑,是极好的避暑之地。往日里,不少百姓都喜在此纳凉。
只是今日,河畔的沿岸被百名士兵占据,他们阻止着前来想要歇凉的百姓。在士兵的内围,数十名家丁丫鬟静静的站在一顶轿子身后,神态谦卑而恭敬。
“瞧瞧,柱国杨家!好大的排场。”
“不知道柱国府里哪位贵人,难不成也是来这里纳凉。也太霸道了吧,整条河都被围来了。”
“你懂个球,肯定是拜佛来了!”
“切,就那寺庙,谁会吃饱了去那儿礼佛。”
渭水河畔的北面,有一座寺庙。那寺庙正门没有寺名,仅有一个佛字。里面连一尊像样的佛像都没有。莫说权贵富人,就是一般寻常百姓都不会去。
此时,轿子面前的那扇门是闭着的。似乎根本不在意轿子里那人的身份,而轿子里的人,也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耐烦,就是那么安静的等着。
也不知等了多久,原本围观的百姓们都受不了这炎热的天气纷纷散开去了。但那扇门却仍是紧闭着的。
直到太阳都已经开始偏西了。“吱呀”一声,门开了,里面走出一小沙弥。面对如此大的阵仗,小沙弥眼睛都未多瞄一眼,只是对着轿子作了个佛礼,说道:“请老柱国随我进去。”
轿帘掀开,一五十岁左右老者走了出来。瘦巴巴的身架,一脸的皱纹,头发乌黑但两鬓已见斑白,佝偻着身子,左手捂着嘴,时不时咳嗽一两声。若不是那身华贵的衣裳,哪像一位手握重权的柱国将军!
他对着小沙弥道谢:“有劳了。”
小沙弥脸色平和道:“师祖他老人家只说了柱国您可以进去,其余人,就还是在外等着吧!”
杨柱国点头道:“理所当然。”
这寺庙在世间不显,但在一些人眼里,却是京师中最为高贵的地方。无他,大明寺也!高僧慧心的的修佛之地。
杨柱国也是首次入寺,他跟在小沙弥身后,连咳嗽声也不敢大了。这寺庙不大,穿过大殿便能一眼望尽。内堂不过两间,只可见三四名和尚垂坐念经。
“老柱国还且再次稍等片刻,还有位病者未出来。”
“无事。”杨柱国轻轻答道。内心却是翻起了波澜,谁人竟能让老身在外枯等三个时辰?
等了片刻,便见内屋出来两人,瞧着似是母子。女子牵着孩子向着屋内行了一礼后,从旁边绕行而出。
杨柱国看的清楚,那女子与孩子都是未见过的生面孔,衣着打扮看着也着实普通。这母子是何人?出神间,那小沙弥提醒道:“老柱国,您可以进去了。”
莫青甄从阿福那儿得知宋安犯病,心急如焚。激动下就想上门亲求候莫隋礼,被阿福在一旁劝了下来。惶然无助之时,才想起那日慧心大师曾说过,若是孩子病情反复,可随时上寺寻他。
从寺内出来,宋安精神好了许多。他牵着娘亲的手,满是好奇的问道:“娘啊,慧心老爷爷怎么那么厉害啊?手放在宋安这里.....”他指指胸口,“念上几遍经文,宋安就觉得可舒服了。”
莫青甄怜爱的抚着他头,“宋安啊,你要牢记像慧心大师,曾姐姐,严儒这些对你好的人。将来,但凡他们有求,你一定要报答他们。你要好好记在心里!”
宋安胸膛微停,认真道:“嗯,夫子说过‘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宋安会牢牢记住的!”
莫青甄心情大好,笑着打趣道:“我们宋安越来越厉害了,也能引用所学了!”
宋安得了娘亲赞扬,小脸略有得意,“在学堂里,宋安的课业是最好的。夫子都表扬过宋安好几次了!”
莫青甄眼角犹如一牙弯月,笑眯眯的告诫道:“我们的宋安最聪明了,不过不能骄傲哦!”
“哪有?”宋安委屈道:“夫子以君子言行教导大家,宋安是想要成为夫子口中德才兼备君子的。”
“君子?”不知怎的,莫青甄听到这两字后想到的却是王子恒严回生两师兄弟,她低低暗叹,“宋安,娘亲可不想你成为那样的人啊!”
母子二人一路笑谈着来到蜀茶坊。最近坊中事情颇多,最要紧的就是王家那边的生意。这主意是莫青甄想出来的,但她又是生意场上的初手,所以一干事务都要她与宁博士商量着来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